随着夏日的来临,气温逐渐攀升,未成年人溺水风险也进入了高发期。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筑牢安全防线,近日,海安开发区石桥村联合蓉塘社区积极组织侨界志愿者与少数民族妇女,共同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快乐过暑假 安全放第一”的安全教育活动。此次活动精心筹备,内容丰富,为辖区内的未成年人送上了一堂极具价值的“安全必修课”,在辖区内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氛围。
多元形式结合,沉浸式学习防溺水知识
活动现场,侨界志愿者们迅速进入“安全导师”角色,采用创新的“理论讲解+情景演示+互动体验”多元融合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孩子们传授防溺水知识。志愿者们结合近年来本地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真实溺水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野外池塘、河流、水库等危险水域的辨识方法。这些案例均是孩子们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警惕。在演示环节,侨界志愿者沈女士一边操作一边讲解“遇人溺水不盲目下水、大声呼救找成人、利用漂浮物施救”等正确处置方式。同时还邀请了几位小朋友上台配合演示,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正确地向落水者抛投救生圈、竹竿等漂浮物,以及如何在岸上进行简单的指挥与协助。“记住,遇到同伴落水,你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跳下去,而是喊‘救命’!”志愿者反复强调这一要点,孩子们也认真点头,将这句话牢记在心。
警示片直击心灵,敲响安全警钟
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因此防溺水教育无疑成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为了让安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活动特别精心组织孩子们集中观看了防溺水警示教育专题片。专题片以真实的溺水事故为蓝本,通过现场还原、受害者家属采访等形式,直观地展现了溺水事故发生的瞬间以及给家庭带来的巨大伤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逝,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孩子们的脸上渐渐露出凝重的神情,被影片中的场景深深触动。视频中还详细解说了“六不准”要求——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以及不慎落水后的自救互救知识。特别是着重强调了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但量力而行”的原则,倡导在遇到危险时“呼救报警、寻求成人帮助”等科学救援方式。观看结束后,不少孩子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表示以后一定会远离危险水域,保护好自己。
家长点赞成效,家园携手护成长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对此次活动表示认可与感谢。侨眷王女士看着孩子兴奋地展示学到的技能,脸上满是笑容,说道:“平时总担心孩子偷偷去河边玩,怎么说都不太放心。今天看他学得这么认真,回家后还能给我讲‘防溺水要点’,真的太让我安心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精准宣讲解知识”“警示教育明利害”“家园联动强守护”三大举措,切实有效地提升了辖区儿童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护能力。参与活动的侨界志愿者代表表示,能为家乡的孩子们贡献力量感到十分有意义。未来,他们将继续积极参与此类公益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式,用实际行动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度过一个又一个欢乐、无忧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