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丈量26年社区情,如皋民警汤斌高能量站好最后一班岗 | 南通发布

10日清晨7时30分,如皋市公安局丁堰中心派出所皋南社区警务室里,社区民警汤斌把警服熨得笔挺,对着镜子仔细穿好,最后一次将警号“065589”贴在左胸。这是汤斌从警的最后一天,桌上摊开的“工作日清单”上,红笔圈出五件事。即使明日退休,他依然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这平凡却又意义非凡的一天。

司法所的“好老师”

早上8点半,汤斌来到丁堰镇司法所,对6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法治教育。他并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小张的寻衅滋事案,以“自由”为切入点,剖析违法危害,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汤斌语重心长,希望他们能够遵守规章制度,并发放《守法日记》引导几名对象日常践行。此次教育让矫正对象更明晰法律边界,小张等人也重拾生活信心。

调解室里的“暖心茶”

中午,村里的张大娘和邻居李大爷又在调解室吵了起来。张大姐家的鸡偷吃了李大爷家种的蔬菜,两家为如何赔偿僵持了3天。李大爷认为自己种的菜被毁了要求张大姐赔钱,张大姐认为鸡吃不了多少菜不愿意赔钱。

汤斌没急着说话,先给两人各泡了一杯热茶:“老李啊,我知道你是为你儿子种的菜,意义不一般;张大娘啊,自家种的菜不好估价,我也知道你不是不想赔。”汤斌思索了一下,出了个主意:“老李,都是这么多年的邻居了,张大姐自家种的菜也是不错的,直接菜给你怎么样呢,你还可以直接寄给你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张大姐听了这话,也说道:“汤警官这个主意不错,老李,我家的菜也是没有打过农药的,绝对健康,我愿意多赔你一些。”两家人重新握手言和,李大爷要请汤斌吃饭,被他笑着拒绝:“心意领了,你们和睦比啥都强。”

警务室的“传家宝”

下午一上班,接班的年轻民警陈季钰已经在警务室等了很久,桌上摆着一个崭新的蓝皮本子。

“小陈,这5本民情日记你收好,每本最后都记着重点户的情况。”汤斌把磨破的旧本子一本本摞好,“比如三桥居的罗大爷年纪大了,儿女又不在家,你多去看看他,陪着老人家说说话也好。”“另外啊,社区工作要耐心仔细,这些我平时都有跟你讲,调解矛盾纠纷要把握方式方法,摸清楚百姓心里需要什么,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陈季钰一边记一边问:“汤所,您咋啥都记得这么清?”他笑了:“走的路多了,自然就刻在脑子里了。”

村居里的“告别声”

傍晚,汤斌来到社区做最后一次反诈宣传。他耐心地解答村里老人的疑惑,他的大嗓门具有穿透性,隔老远都能听到他讲解幽默风趣的案例。陈季钰也跟在一旁,努力学习与村民话的方式技巧。

宣传结束前,汤斌告诉村民们:“这是所里年轻同志小陈,明天我就要退休了,大家以后有什么疑难问题都可以找小陈警官,当然也欢迎大家来找我,我还是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的!”闻言,好几个老人家都对汤斌表达了不舍:“汤所啊,你是我们村里最信任的好警官,我们舍不得你啊!”

回去的路上,几个孩子在奔跑着玩耍,看到他一股脑地围上来喊“汤爷爷”,他蹲下来挨个摸了摸头:“暑假安全要点要牢记,就在家附近玩,可别跑远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水危险,火电不乱碰;车小心,警惕陌生人!”

办公室的“熄灯礼”

晚上最后一次检查完社区的消防设施,汤斌回到了警务室。他把警帽端正地放在桌上,将警服脱下整齐叠放在一旁。墙上的时钟指向8点整,他按下开关,陪伴了26年的警务室灯光随即熄灭。

走出大门时,他回头望了一眼,仿佛看到26年前那个年轻的自己背着挎包走进这个社区的样子,“再见了,我的社区;再见了,我的警服。”

退休前的最后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家长里短的琐碎,但正是这些藏在时光里的细碎温暖,拼出了一位社区民警最动人的勋章。

1999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丁堰中心派出所的26年来,汤斌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守护着2000余户居民的平安。从一名社区民警到社区副所长,年纪渐长后退居二线坚守社区,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用最热情的姿态接待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

他是村民眼中最值得信任的社区民警、领导眼中沉稳可靠的好帮手、年轻民警眼中博学多才的“定海神针”。退休不是终点,那些藏在民情日记里的温暖,早已刻进社区的烟火气中,成为永不褪色的平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