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夏日的一个黄昏时分,天边残阳如血,掘东小镇南坎笼罩在一片昏黄的光晕里。空荡荡的石板街上,两旁的店铺大都关门歇业,只有镇东的一家小渔行还开着门,门口屋檐下挂着几排风干的咸鱼,在晚风中散发着阵阵鱼腥味。
渔行进门处有张油漆剥落的柜台,靠墙摆着几口硕大的腌鱼缸,账房顾大站在柜台后,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消瘦的面孔衬托着他脸上的红鼻子更加显眼。过了一会儿,他放下笔,盯着账本发呆,叹了口气:“哎,又是亏损,兵荒马乱的年月,如何为生?”
突然,远处响起激烈的枪声,顾大猛地抬起头,红鼻子不由自主地翕动着,不好,鬼子又来扫荡了!他快步走到门口,准备收摊打烊。这时,从斜对面巷子里冲出一个手持短枪的汉子,几秒的工夫,他就闪进屋内。只见汉子浓眉大眼,中等身材,一身渔民打扮却掩不住军人气质,他急促地招呼说:“老乡,快,找个地方给我藏藏!”
“新四军!”顾大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脑门。镇上早就流传着新四军打鬼子的故事,他做梦都想着为抗日出份力,想不到今天真的遇上了亲人!可小小的渔行内,只有几口咸鱼缸,藏在哪儿呢?藏不好,自家性命难保,这位新四军兄弟也会落入虎口……
杂乱的枪声、叫喊声、脚步声越来越近,声声都如惊雷在他耳边炸响。时间不允许他多想,他果断地走向一口大缸,他记得这口缸内只储半缸咸鱼。他一把掀开沉重的木质缸盖,说:“快进去!”汉子身形矫健,一手撑着缸沿,轻松一跃,一下子猫进缸内。顾大将缸盖留了一指宽的缝,又从外面鱼盆里,捧了几捧卖不掉的烂鱼盖在上面。
刚收拾妥当,几个鬼子和伪军闯入店内。为首的鬼子,手持一把指挥刀,用刀尖指着顾大的红鼻子,凶恶地吼道:“新四军的看到没有?”
顾大沉着地摇摇头,说:“太君,没有看见!”
“你的撒谎!”鬼子目露凶光,一撮仁丹胡子根根竖起,“新四军明明从这条街上走过!”
顾大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用手一指:“太君,我看见一个打鱼的,从那边的开路!”
另一个鬼子用枪托胡乱地敲打着鱼缸,顾大的心怦怦狂跳,脸上却挤出笑容,捧起缸盖上的烂鱼,点头哈腰地说:“太君,咸鱼的咪西咪西?”
一阵浓烈的腥臭味袭来,鬼子厌恶地后退两步,骂了句脏话,挥了挥手,跟在后面的伪军一窝蜂地向前追去。
待鬼子走远,顾大长长地舒了口气,擦擦鼻尖上的汗珠,拉开缸盖,轻声说:“鬼子走了,你快出来吧!”
汉子又一个鱼跃,从缸里跳出,脸上、头上、衣服上都沾了不少鱼鳞,顾大想打盆水给他洗洗。
汉子朝顾大一拱手,说:“我这就走了,谢谢老乡,你叫什么名字?”
“顾大,街坊都叫我顾大鼻子。”
“你的红鼻子很有特点,我记住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汉子消失在暮色中。
“后会有期!”很多年来,这句话时时在顾大耳边响起。他也想知道那位新四军姓甚名谁,有没有脱险……这些疑问成了埋藏在他心里的谜团。
十五年后的一个秋天。一辆草绿色的越野吉普,沿着南坎公路驶来,车上坐着一位身穿便服,面目慈祥的首长。他就是当年曾经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的四分区司令员——威震敌寇的新四军抗日名将陶勇。
解放十年了,陶司令时刻牵挂着如东老区人民,这里是他战斗过的第二故乡啊!今天,趁着军务间隙,他特意绕道如东,想看看老区的变化,更想寻找当年那位救他的“红鼻子恩人”。
车过九总,陶司令看见田间有社员正在收割庄稼。他让司机停车,打算和社员们唠唠家常。社员们见公路上停了一辆军用车,都好奇地围上来,陶司令笑呵呵地用如东方言,热情地和老乡们打招呼,询问老乡们收成如何。乡亲们见首长没有一点官架子,七嘴八舌地和首长聊起来,公路上扬起阵阵笑声。
突然,陶司令的目光落在人群后方一位老人身上,大红鼻子!他心头一震,大步走过去,说:“老人家,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可是顾大?过去开过渔行?”
社员们议论纷纷:“这位首长可真是神人,他怎么知道顾大鼻子开过渔行?”
“大鼻子”老人不知所措地说:“是,首长,我过去在本地渔行里做过账房。”
“对,就在南坎!”陶司令点点头,朗声说道:“踏破铁鞋无觅处,我从上海来,就想找你这个大鼻子!明天早上,我在招待所等您,我要跟您叙叙旧。”
“您是……”顾大心里犹如阵阵海涛滚过,一下子想起了十五年前那个夏日的黄昏……
“我讲过后会有期嘛。”陶司令豪爽大笑,登上车,向社员们拱手道别。
第二天一大早,顾大换上一件没有补丁的褂子,朝招待所急走而去,和门口警卫人员说明来意,卫兵立刻带他见到昨日遇见的那位首长。
一进门,首长紧紧握住他的手:“您老还记得十五年前,您掩护过一个新四军?”
顾大连连点头:“记得,记得,首长,您——”
“我是陶勇,我该称您恩人!”
顾大一听,激动得语无伦次:“您——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陶司令啊!”
简朴的会客厅里,陶勇亲自给老人倒茶递烟,和他重温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陶司令点燃一支烟,感慨地说:“苏中没有高山密林,又不能挖地道,新四军能在这里站下脚跟,完全靠人民的支持!那一次,只要您嘴一动,我就光荣了,反清乡的重要情报也会落入日军手里……”
顾大严肃地说:“要是出卖陶司令,我顾大鼻子岂不成了遗臭万年的大汉奸!”
“抗战胜利后,我派人打听你,新中国成立后,也给地方政府写过信,请设法帮助寻找。这次是您的大鼻子帮了大忙,要不也找不到您。”陶司令诙谐地说。
顾大有点不好意思:“一件小事,陶司令何必挂在心上,在当时情况下,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会这样做的。”
陶司令仔细询问了顾大的生活情况,得知顾大生活艰难,他吩咐警卫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笔钱给顾大改善生活,顾大说什么也不肯收,诚恳地说:“陶司令,东街西巷都知道,我顾大最讲义气,当时救您,可不是为了图以后的报答!”陶司令听了这话,也不再勉强顾大。
结束了这场难忘的会见,陶司令亲自把顾大送出招待所大门,临别时,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忍分开。十五年的漫长牵挂,终于有了答案,他们的生死情谊,凝聚在这长久的相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