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二十年研究之大成,经四个寒暑辛勤耕耘,一部全景、立体展示江海文化风貌的新书《江海文化概论》与读者见面。
7月16日,《江海文化概论》新书发布仪式在市文联学术报告厅举行,专家学者齐聚文峰塔下,共同见证新书面世。
《江海文化概论》由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编著,广陵书社2025年6月出版发行。本书首次对南通江海文化进行学术化定义与体系化梳理,填补地域文化研究空白。以江海交汇的生态基底为脉络,揭示南通“古今熔铸、南北贯通、中外交融”的独特文化基因,为“江海明珠”注入理论之魂。
45万字,15个部分,布面烫金的装帧设计充满人文情怀。翻阅这本典雅精美的书籍,聆听专家学者讲述书内书外的故事,记者对这一本聚焦地域文化、探寻江海文脉的开山之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江海文化”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以南通为中心、融合江海地理与历史人文的地域文化系统。这是《江海文化概论》书中亮出的鲜明结论。如今,江海文化已经成为南通广大市民共同的精神标识。然而,对于江海文化的命名和论证其实经历了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达成共识。
《江海文化概论》编委会研究推进编纂工作。
“在‘散装’的江苏地域文化里,一段时间内外界对南通地域文化的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被边缘化的。”江海文化研究会顾问沈玉成告诉记者,“南通地域文化在历史演进和发展过程中,曾受江淮文化、江南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保有区别于两者的独特内核。近代的张謇以南通城为中心对区域文化进行了初步整合,到当代南通对周边的带动进一步增强了,因此长三角北翼江海交汇的南通地域,形成了可与江淮、江南文化区并列的江海文化区。”
回溯历史,20世纪90年代,南通一批有识之士频频使用“江海文化”这个概念,这可以算初始命名。2001年9月,南通市委正式提出“江海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之后在全社会掀起“江海文化大家谈”的热潮。此后历年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文件、报告均会强调江海文化建设相关内容。江海文化由此在南通人的精神世界里扎了根。
在此大背景下,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于2005年6月30日应运而生。二十年来,该会以研究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江海文化为己任,编辑出版“江海文化丛书”42种,持续推出的《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刊及“江海文化”公众号,更是让文化之光“飞入寻常百姓家”。
“之前关于江海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更多是关注文化现象本身,没有真正形成理论体系。打造一部总论性的原创学术著作《江海文化概论》,这一重要目标任务,早已成为研究会会员共同的初心。”《江海文化概论》主编尤世玮介绍,“2021年8月,《江海文化概论》编纂工作列入工作日程。2022年7月21日,《江海文化概论》第一次编纂会议召开,标志着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经过近四年的刻苦攻关,这部闪耀着学术光芒与人文智慧的原创著作终于面世。关于江海文化的问号被作者用义理与考据拉直。本书以逻辑自洽地从学理上为“江海文化”的命名提供了充足理由,锚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为学界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南通人自信地使用这一名称提供了强大的学术支撑。
编纂《江海文化概论》时间跨度大,涉及领域多,称得上是一趟开创性的“文化苦旅”。江海文化研究会领导班子明确分工,成立了以周剑浩会长为主任的编委会;约请专家组成了课题编纂组,组成了工作班子。
尤世玮介绍,参加课题组的人员一共有十二位,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编纂人员虽然都学有专长,也出过不少成果,但撰写这样综合性的原创学术著作还是首次。有的是“老笔杆遇到新问题”,需要恶补各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的则因为把握不了结构、体例,“纵马奔驰,收不住缰”。可以说,编纂者们在学中写,在写中学,对书稿反复切磋、打磨。经过3年多时间的磨砺,大家普遍感觉到,无论整个团队还是个人的学识水平都有了切实的提高。
谈到作品的特色亮点,《江海文化概论》主编赵明远介绍,本书作为原创性学术著作,重视史实、史料的准确采信和表达,避免无依据地自我标榜。不仅注重对一些没有被认识的文化事项深入挖掘,还对一些为人熟知的文化现象进行进一步概括提炼,对以往南通地域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努力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江海文化画卷。
赵明远告诉记者,《江海文化概论》有着鲜明的“江海印记”。与其他地方区域文化研究的不同之处很多,比如,不少城市的文化史与朝代更迭一致,而江海文化,由于所依托的地理环境演变,其时空演进是有特殊性的。又比如,有的城市文化侧重于文学、艺术与学术成就,而在江海文化研究的专题中,我们则有更多元的选择,比如习俗、方言、民居、饮食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地域文化研究,不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更将引领未来的无限可能。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江海文化概论》新书出版,通过现场发言及撰写书评、笔记,亮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扬州广陵书社社长刘栋提出,本书超越了传统地方史志和地理学的局部视角,首次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文化学方法,对南通地域文化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深度“解码”,全景“立传”。它不仅是填补省内外学术界对南通地域文化认知和研究空白的一部力作,更是提升南通地域文化外部认同度,激活地域文化生命力,筑牢文化根基的一种积极探索。“江海文化”孕育于长江三角洲北翼,是融江海之磅礴与人文之精粹的独特文化系统,其深邃内涵与时代价值,值得倾力挖掘与全力传扬。
江海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徐仁祥认为,《江海文化概论》的编纂不仅是一次学术梳理编写,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与认同。文化寻根与文化认同对于当下凝聚人心,焕发集体力量,攻坚克难有重要意义。当人们追溯共同的历史记忆、语言习俗与传统价值时,就会在精神层面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携手前行。例如,在盐垦“启吾东疆”历程中形成的经验与精神,无疑可以嫁接到今日“向海图强”的实践,为南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张謇企业家学院特聘研究员、文化学者黄正平指出,《江海文化概论》是迄今为止系统研究南通地域文化具有一定里程碑意义的一本专门著述,可为丰富多彩的现实文化生活所用,关键是也能作为未来研究之基础,吸引和汇聚更广泛的各领域专家学者进一步聚焦和更高更深地探讨江苏文化版图、中国文化版图上的江海文化提供了一个比较可靠的、过去没有的基础。
与会专家联系到最近正在火热进行的“苏超”,期待与赛场上一路争先的南通队一样,《江海文化概论》能成为南通人民的“自信手册”,让更多南通人了解江海文化,增强自信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