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4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思政实践团30名师生赴启东开展调研实践。
实践团首站来到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作为北大与地方共建的重要创新平台,华东院蓬勃的创新创业生态令同学们耳目一新。
同学们近距离参观了一系列尖端实验室与孵化平台。从基因编辑、微反应器制药到生物试剂研发,一台台精密仪器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直观呈现了实验室成果迈向产业化的关键跃升。听闻这里已累计支持96个北大教师创新创业项目,产生了59项专利,其中不少技术成功打破垄断、填补空白,同学们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
实践团还来到了万里长江入海处——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绵延18公里的江海文化景观大道蜿蜒于三水交汇的沙洲之上,东侧黄海的浊浪与内侧人工围筑的碧蓝海湾碰撞出“双色海”奇观。同学们详细了解了“大江之委海之端”等地域文化内涵打造文旅IP的实践。
实践行程的最后一站来到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实践团深入吕四港东港区,在惠生海工装备基地见证大国重器的硬核力量。作为全国唯一具备FLNG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同学们仰望近百米高的智能化生产线,聆听工程师讲解清洁能源技术如何破解深海能源开发瓶颈——这里每一条焊缝,都熔铸着海洋强国的科技担当。
转至西港区,“2+2”码头,即2个10万吨集装箱码头和2个10吨通用码头正吞吐着集装箱与散货巨轮,年设计吞吐量140万标箱与2300万吨散货。更宏大的蓝图徐徐展开:西港池南侧1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达800万标箱;西侧20个千吨级内河泊位衔接通吕运河,实现“江海河无缝联运”。
此次启东思政实践之旅,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践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教学理念的重要实践。从实验室到海岸线,从产业平台到深水港湾,同学们将理论带入真实场景进行验证与思考,深刻理解了国情社情,提升了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