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大学垄上助农小队赴南通市如皋市下原镇,以“惠农‘e’网通,稷风传乡韵”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创新性融合“青年智慧+数字技术”,联动大学生与本土网红团队,通过短视频创作、直播带货及农事体验等多元形式,探索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文化传播的双赢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活动首日,垄上助农小队与当地吴苏农助农团队举行座谈,双方围绕“数字技术下沉乡村”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吴苏农团队负责人唐军表示:“大学生的创意视角与新媒体运营能力,正是破解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难题的关键。”南通大学实践队员则提出,计划通过“镜头记录乡韵、直播链接产销”的模式,将下原镇的小香薯、生态鸭蛋等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为确保实践活动靶向性,团队当日实地考察了下原镇小香薯种植基地与生态养殖场。在种植基地,队员们详细记录了小香薯的生长周期、土壤管理及采收标准;在养殖场,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鸭蛋品质检测流程。“只有亲身了解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才能在宣传中讲好‘乡土故事’。”实践队员李同学在调研日志中写道。
据悉,团队将根据调研结果,为小香薯设计“生长日记”系列短视频,通过“田间地头+实验室检测”的画面对比,直观展现农产品的绿色生态优势;针对鸭蛋产品,则计划策划“农场直播探源”活动,邀请网红主播与养殖户实时互动,解答消费者对养殖环境、营养价值的疑问。
除线上推广外,本次实践活动还涵盖普法宣传与技能培训两大板块。团队将联合当地村委,开展“农业普法进田间”活动,重点讲解与农户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其合规经营意识;同时,针对中老年农户,开设“手机直播入门”小课堂,手把手教学直播设备调试、基础话术编写等实用技能,助力构建“农户自主运营+大学生专业支持”的长效机制。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启动,标志着南通大学在“校地协同助农”领域的又一次探索。通过青年力量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下原镇的乡土资源正被赋予新的传播活力,一幅“青年返家乡、数字兴乡村”的生动图景正在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