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市妇幼保健院正式入局母婴康育服务行业,市区首家公立医院开设的“月子中心”——母婴康育中心的正式启用,在行业内掀起了一阵波澜。 长期以来,坐月子始终是产妇面临的一道“坎”:老经验与新理念的碰撞、专业护理知识的匮乏、母婴康育的难以及时保障,成了许多家庭的烦心事。正是这种背景下,母婴康育市场需求激增,但频频出现的月子会所服务乱象,又让行业健康发展受到制约。
从传统坐月子的迷茫焦虑,到社会机构的鱼龙混杂,再到公立医院的主动入场,近日,记者进行深度探访,看南通母婴康养服务迭代升级,如何推动行业走向标准化,让市民可以“安心坐月子”。
坐月子是“医+养”的结合
“选月子中心,最看重什么?”这是许多家庭选择月子中心的底层逻辑。面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家庭的答案都是“安全”。对于产妇和新生儿而言,选择月子中心,几乎等同于将生命与健康托付于人。
近日,记者走访了大众点评上评分较高的几家市区月子中心,发现大部分月子中心都会聘请退休的公立医院医生查房,走廊里公示着护士的执业资格证书。然而,随着市妇幼保健院母婴康育中心的启动,这样的卖点似乎已经力度不够了。据悉,市妇幼保健院母婴康育中心今年6月开始试运营。目前,9月份14个套间已经被预订一空,还有2个套间留作机动。
“宝宝身体很健康,发育正常。”10日上午,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张小华来到住院部21楼的母婴康育中心查房,为准妈妈吃下“定心丸”;随后,产科主任刘伟玲也前来查看产妇恢复情况。三甲医院主任联合查房待遇,正是公立医院月子中心的独有优势。
36岁的准妈妈张女士与丈夫多年未能自然受孕,去年在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的帮助下成功受孕并诞下宝宝。“孩子在这里出生,我只放心交给他们。”她的选择,源于对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信任。
作为南通地区母婴健康领域的“排头兵”,母婴康育中心依托强大医疗资源,组建了由妇产科、儿科、儿童保健科、中医科、医学美容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构成的团队:妇产科主任定期查房,从伤口愈合到机能恢复精准指导;儿科主任专人跟进,从黄疸监测到喂养细节全方位守护。 “产褥期护理不是简单的‘伺候月子’,而是医学观察和康复管理的过程。”中心负责人许炜玮的话,点出了公立医院介入母婴康育服务的核心逻辑——用医疗级标准重构服务体系。
月子中心的服务是生活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之间的交叉。随着生育观念的转变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在有安全保障的月子中心度过产褥期。
专业月嫂成重要竞争力
随手网上一搜月子中心,映入眼帘的基本都是无敌视野的落地窗、豪华明亮的行政大床房、琳琅满目的营养餐食、产后修复的仪器,配上文案“女王般的待遇”,确实很让人心动,但真正入住后不少人又觉得其实请一个专业月嫂足矣。
李女士的生产日期是去年12月23日,孕中期她就开始了解市面上各家月子中心的信息。通过对比服务、价格和自己的需求,她最终选择了市区一家月子中心。据李女士说,这家月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月嫂。李女士非常满意服务她的月嫂,出了月子通过与月子中心签约将月嫂带回家继续服务。她说:“好月嫂是不在市面流通的。”所以她愿意多付月子中心一点抽成费用。
也许有人有疑惑,李女士为何不私下和月嫂签约,省去月子中心抽成的费用?她也给出了答案。因为月嫂的服务大多以月为周期,自己单干不仅需要自己对接客户,还容易有空窗期。而该月子中心客源稳定,可以保证月嫂在上、下户之间基本做到无缝衔接。同时中心抽成的费用也不多,大概2千多元,月子中心给月嫂缴纳社保费用也需要钱,自己出来单干还要自己交社保,所以大部分月嫂觉得留在机构更划算。
马女士的宝宝,是市妇幼保健院建院以来的第20万名新生儿。目前,母女二人已经入住母婴康育中心。46岁的康云霞是马女士的专属月嫂,虽已有五年经验,上岗前仍接受了医院组织的两周专业培训。授课老师均为院内各科室医疗专家,内容涵盖正确喂养、洗澡、拍嗝、黄疸应对等,经严格考核通过后才正式上岗。如此专业的月嫂自然也让马女士一家无比放心。在她的照料下,宝宝的“抱睡”“不自主吸奶”等习惯逐渐改善,成了好带的“天使宝宝”。马女士一家对她的服务尤其满意。
“所有月嫂均需有成熟经验,且必须通过院内培训考核才能上岗。”许炜玮介绍,严格的月嫂准入机制为科学照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涉及多部门,监管困难
“不能洗头、不能吹风、靠猪蹄汤下奶……”这些传统坐月子观念,曾让不少产妇备感困扰。长期以来,坐月子始终是产妇面临的一道“坎”:老经验与新理念碰撞、专业护理知识匮乏、产后康复难以及时保障……这些问题是不少产妇的烦心事。月子中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些月子里的烦心事得到了解决。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作为一个在国内发展了20多年的产业,月子中心却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因为月子中心所涉及的消费场景太多,包括营业登记、住宿、餐饮、医疗、环境卫生等各方各面,而这些场景又分属多个分管部门监管,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或“三不管”。换言之,月子中心其实是一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产业。监管的缺位让一些不良商家有机可乘,扰乱市场秩序。
南通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段和段(南通)律师事务所主任华刚介绍,目前国内暂无专门针对月子中心统一的法律规范,但是月子中心的监管涉及卫健、市监、消防等多部门,相关服务需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同时,他也特别提醒:“月子中心并非专业的医疗机构,需根据其营业执照范围展开服务,消费者在没有专业准入资质的场所接受医疗服务,往往难以保障自身权益。”
今年年初,全国连锁的“爱家月子中心”一夜之间人去楼空,留下尚在坐月子的产妇无人照料。记者试图联系南通市区的分店,发现电话已无法接通,其所在酒店——美豪致酒店工作人员证实 "该月子中心早已倒闭",不少受害者至今未能追回预付资金。华刚也指出,若发生相关责任事故或经营者卷款跑路事件,消费者可依法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月子中心跑路事件背后暴露出了行业监管缺失、资金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可喜的是,崇川区卫健委迈出了监管第一步。为了加强月子中心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消费者预付资金安全,今年6月,崇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崇川区产后母婴照料服务机构(月子中心)“白名单”,共有7家机构上榜。“白名单”实行动态管理,上榜机构均被纳入“安泉e月”资金监管平台,通过崇川区卫健委官方公众号“健康崇川云平台”-“安泉e月”进行缴费,享受资金流向监测、风险预警等保障服务,确保消费安全。
为了确保预付资金的安全,目前不少产妇将目光转向市妇幼保健院母婴康育中心。“月子中心可能跑路,公立医院不可能跑路。”公立医院的信用背书,更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从传统坐月子的迷茫焦虑,到私立机构的鱼龙混杂,再到公立医院的规范引领,南通母婴康养服务的迭代升级,不仅为更多家庭提供了专业康养选择,也标志着行业走向标准化,更让消费者的 “安心”有了坚实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