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瑜伽馆”搬进医院,专业医护团队化身运动教练,带领孕妈宝妈玩转时下超火的WAFF运动;营养科医生定制专属“饮食处方”,减重门诊医生开具精准“运动处方”,双轨并行助力科学减重;创新融合中医智慧与西方营养学,推出“药食同源”减脂餐直达病房……当医院打破传统印象,摇身变为“瘦身魔法屋”,会碰撞出怎样的惊喜?为深入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利用夏季“减肥热”到来之际,近期,在市卫健委的指导下,市区多家医院纷纷亮出减重“新招式”。
医院里也有了瘦身“私教”
18日,34岁的缪女士来到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康复中心,在“私教”吴媛媛的指导下,进行核心床抗阻训练。“半年前我在这里生下了宝宝,4个月前,我开始在这里进行产后康复训练。感觉这里的环境很好,专业技术水平更是没话说。这里没有套路,比外面的瑜伽馆、健身馆更让人放心。”由于及时锻炼塑形,目前缪女士已基本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
被缪女士点赞的“私教”正是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康复中心的85后美小护吴媛媛,她同时拥有孕产妇瑜伽高级教练证书。为策应“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今年5月,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康复中心全面焕新。作为江苏省人民医院减重塑形多学科团队联盟单位,该中心全员通过江苏省产后康复技能认证,多名医护人员获得健康管理师、北体大—普拉提教练认证、孕产妇瑜伽教练证、WAFF中级认证等相关资质。
“平均每天有100多人次来这里接受康复训练,我们推出了‘一对一’私教课,可以根据每位女性身体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实现科学瘦身、健康塑形。”护士长吴鸿云介绍,由于精通人体的解剖知识,他们会帮助女性患者更好地找到运动的发力部位、发力程序,从而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建立更高效、更精准的运动模式。她笑着说,除了产后有减重需求的女性、更年期女性外,不少瑜伽馆、健身房的教练也会来这里进行康复训练,“比如,有些瑜伽动作会导致盆底肌高张,这就需要进行放松训练。”
除了WAFF气垫、普拉提核心床、悬吊系统、史密斯综合训练器等高大上的“瘦身利器”外,目前,该中心还配备了1名营养师、2名营养医生,帮助患者实现“吃动平衡”一站式管理。“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减重患者的需求,适时推出午间、晚间的延时服务,帮助更多女性找回自信与美丽。”市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科科长季爱云说。
多学科联手精准减重
最近,49岁的杨女士成功减重5公斤,整个人看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体脂率下降了,睡眠变好了,精力更旺盛了,工作也更专注了。”
杨女士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日益肥胖的身体让她不堪重负。“减肥光节食没用,关键要有科学的方法。”去年9月,她在市一院内分泌科减重门诊接受了运动功能检测,根据她的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身体状况,医生为她开具了一套适合她的运动处方——考虑到她的基础体重较大,不适合跑步,建议她每天快走不少于一万步,同时适当爬楼。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锻炼,现在她整个人焕然一新,上楼气不喘了,身体变得轻盈,心情也好多了。
“科学减重,不仅仅是为了变美,更重要的是变得健康。”市一院内分泌科主任王雪琴介绍,目前,科室配备了人体成分检测仪、内脏脂肪测定仪、脂肪肝评估仪、动脉硬化检测仪等,在排除其他基础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运动、饮食方案,帮助患者科学高效减重。她介绍,在制订减重方案前的评估非常重要,“我们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学习工作强度、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制定一套适合其长期坚持下去的运动处方。”
暑期来临后,市区多家医院的减重门诊均迎来了青少年、大学生等减重人群的就诊小高峰。“每周的工作日我们都开设了肥胖门诊,近期前来就诊的青少年肥胖人群占了一大半。”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曹拥军强调,考虑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些西药是禁忌使用的。为此,科室专门配备了运动处方师,并联合脾胃科、儿科、针灸科、治未病科等,结合皮下埋线、针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为青少年量身定制非药物绿色减重方案,受到家长欢迎。
截至目前,全市23家三级医院和10家二级医院已开设体重管理MDT门诊,全民体重管理意识显著提升。
中西医融合的“减脂智慧”
莲荷轻体餐、茯香养元餐、薏苦纤体餐......入夏后,在市中医院食堂,三种“和养减脂餐”受到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欢迎。
“‘药食同源’是我们减脂餐最大的特色。”市中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蔡艳介绍,截至目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共公布了4批次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名单,共计106种,其中就包括适合夏季食用的藿香、薄荷、莲子、薏仁、茯苓、赤小豆、百合等食材。结合中医养生和营养学原理,近期,该院在食堂推出了三款“和养减脂餐”,不仅医院职工可以订餐,住院患者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食堂工作人员会直接将减脂餐派送到病房。
“以‘茯香养元餐’为例,就用绿豆汤搭配了茯苓馒头、鸡腿肉、胡萝卜、四季豆、紫甘蓝、西红柿等,做到了有荤有素有汤,营养均衡,还能健脾祛湿、清热消暑。”蔡艳说,三款减脂餐都是亲民价,售价在16元到20元不等。
在市一院食堂,近期推出的减脂餐同样受到医患双方的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管住嘴’比‘迈开腿’更加重要。”该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邱钰介绍,入夏后,营养门诊也迎来了就诊高峰,针对不同的减重患者,他们推出了“限能量平衡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三种减重饮食处方。
邱钰解释,“高蛋白饮食”减重速度最快,一个月能够瘦3到5公斤,适合肝肾功能正常、想在短时间内快速减重的人群;而“轻断食”则是选取一周中不连续的两天,这两天只吃400到500大卡的食物,剩余5天采取限能量平衡膳食,每月可以瘦2到3公斤,适合已经显著减重的人群用于维持体重的过渡饮食;而“限能量平衡饮食”最安全,但减肥效率也最低,每月可以瘦1到2公斤,适合减重维持阶段,需要每一个减重人长期坚持。
科学减重,除了讲究“吃”,还得讲究“喝”。在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针对减重人群推出了“降脂祛瘀饮”“姜枣茶”“健脾祛湿饮”等系列代茶饮。“肥胖往往与脾胃运化失调有关,胖人一般多痰湿,我们针对脾虚湿盛、胃强脾弱、脾阳不足等不同体质引起的肥胖推出了针对性的代茶饮和中医药调理方案,受到减重人群的欢迎。”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景姗透露,除了代茶饮,他们还推出了相关食疗方的养生粥,“脾胃养好了,代谢也会提升,瘦下来更容易。”
为贯彻落实市卫健委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目前,市区10家三级公立医院已推出员工减脂餐服务,其中5家医院正在将减脂餐向在院患者推广;全市已培养营养指导员371名,建成营养科普示范小屋22家,营养健康餐厅(食堂)119家,老年人营养新型食堂10家。
“我们将积极发挥卫生健康系统力量,集中各方力量为深入推进体重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市疾控局局长、市卫健委副主任吴徐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