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星火·传承”实践团、“红色E站”辅导员工作室携手江海小记者总站开展“红旗点亮科技途,编程教育促成长”主题活动。当天,来自紫琅一小、通师一附、通师三附、城中小学、朝晖小学、实验小学等校的江海小记者走进南通科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探索之旅。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最厉害的科技发明是什么?你们知道我国又有哪些科技先驱?”活动伊始,“星火·传承”实践团成员张欣以“科技为炬·燃时代之光”为主题进行科技宣讲,她用生动活泼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小记者们认识火箭、自动驾驶汽车等科技发明,并走近“核弹之父”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技先驱。
活动中,南通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陈虹借助生动有趣的课程PPT,从“什么是AI”讲起,用形象化的机器人插画、热门电影《机械姬》引导孩子们进行联想,搭配生活里常见的智能应用实例,阐释“人工”是“人造”之意,“智能”则意味着“具有学习和理解的能力”,让抽象的人工智能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当讲解到机器如何变智能时,她从感知、表示与推理、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社会影响等人工智能的五大理念依次展开,结合玩具机器狗的案例,从感知周围环境、依据规则决策,到通过数据学习、实现人机互动及思考社会影响,层层拆解AI让机器“聪明”起来的奥秘。
同时,活动设置了“它们是AI吗”趣味问答环节,在陈虹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对烤面包机、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门等展开AI属性探讨,用课堂中学到的“能否感知环境、不断学习、与周围环境交互”等关键标准去判断,加深对AI本质特征的理解。在“机器如何学习”板块,小记者们对比人类学习与机器学习,结合智能音箱、拼写检查工具等智能设备,了解机器依托海量数据,像人类积累经验般学习成长的过程,在“石头剪刀布识别”互动中,亲身感受机器学习的奇妙原理。此外,师生志愿者还借助Scratch这一编程工具,精心设计了“足球射门”趣味编程游戏,在图形化操作页面,小记者们只需拖拽色彩斑斓的指令模块,就能赋予足球运动员鲜活的“生命力”。
此次趣味十足的活动,让人工智能知识更“接地气”,助力小记者们叩开智能世界的大门,理解AI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