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通瑞慈医院”正式揭牌成立,由上海市东方医院终身教授、顾问、原医院党委书记李钦传教授,出任首任院长。
李钦传院长是著名胸外科专家、医学管理专家、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在食管疾病及肺癌复杂危重症诊疗领域享有盛誉。此次履新,肩负着将上海顶尖三甲医院的品牌、技术、管理与服务标准落地南通瑞慈医院的重任,在南通医疗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近日,南通报业集团记者走进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通瑞慈医院,与李钦传院长深度对话,为我们展现了合作新模式下的战略布局和惠民蓝图。
记者:瑞慈医院是南通民营医院的先锋,在成立25周年之际和上海市东方医院全面合作并且由您出任首任院长,这会给瑞慈医院带来怎样的全新定位和发展机遇呢?
李钦传:
瑞慈医院拥有25年深耕南通市场的坚实基础和良好的百姓口碑,这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宝贵的起点。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南通提出了“健康2030”行动计划,倡导“医路沪通”。本次与上海市东方医院的全面深度合作,将把瑞慈医院打造成真正的“家门口的上海医院”。
一方面瑞慈将直接融入东方医院高质量发展体系,共享前沿技术、顶尖专家资源、先进管理模式和严谨质控标准,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院优势学科群在长三角北翼的重要延伸和战略支点,扩大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
另一方面,合作将显著提升南通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优化本地居民就医体验,降低跨区域就医负担,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市”的区域健康目标。
记者:上海市东方医院是上海顶尖的三甲医院,拥有成熟的三甲医院管理体系,这次合作在医院管理方面将如何实现“同质化”?
李钦传:
实现同质化管理,是本次全面深度合作的核心目标。我们通过“体系全输出、标准全统一、文化全融合” 的路径,确保瑞慈医院在管理效能、医疗品质等方面,与东方医院全面看齐。东方医院将派驻资深管理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在南通复制东方医院的科室规范、质控标准、人才路径,实现科室运营与学科建设的无缝对接。
记者:东方医院在心脏肿瘤还有消化等领域是拥有全国的顶尖专家,那么在这次的合作当中将率先选择哪几个重点科室来进行专科建设?
李钦传:
上海市东方医院的发展理念是临床为本、人才为先、学科至上。结合瑞慈医院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我们选定了心血管、肿瘤、消化疾病、急危重症、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五个方面,率先对瑞慈医院进行赋能和提升。通过系统性整合,快速提升瑞慈核心科室的综合能力。
记者: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石,这次合作之后瑞慈将会有什么样新的人才建设的计划?东方医院的专家团队会如何带领我们本地的医生去成长?
李钦传: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务,瑞慈医院在人才的厚度和高端人才方面还有待加强。合作之后,我们会将现有人才送去东方医院进修和学历提升。同时,根据医院学科定位,我们会依托东方医院招募一批高水平医生和博士生,派驻到瑞慈医院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到上海工作一段时间,保持瑞慈医院整体能力的提升和与东方医院人才同质化。
记者:对南通地区的百姓而言最实实在在的感受,其实就是医疗技术的同质化。接下来,我们会有哪些举措来确保南通地区的患者在瑞慈就能享受到和上海市东方医院同等的医疗技术呢?
李钦传:
首先是学科融合,第二是专家常驻,按排班制来瑞慈出门诊。同时,东方医院科室与瑞慈医院科室早晨同时交班,共同讨论患者治疗方案。如果手术难度大,就由东方医院医生来南通亲自做,以此保证流程统一、标准统一、专家共享,保证让南通老百姓享受真正上海专家服务。
李钦传:
我是86年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读研,再到法国做医生,回国后继续从事临床工作,现在是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博士后导师,承担了不少教学任务。
临床这块,我主要聚焦在胸外科,针对治疗食管疾病的复杂疑难病例和肺癌的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我一直把 “以病人为中心” 作为自己的行医理念,患者第一必须是最符合患者个体需求且最获益的诊疗方案。在管理岗位上,我同样贯彻 “以人为本” 的理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业各项规章制度并对团队严格要求。
李钦传:
这种融合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了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深度互补。公立医院拥有顶尖的医疗技术实力、卓越的教学科研能力,而民营医院机制灵活、服务精细,尤其在提升患者体验和满意度方面,往往有更敏锐的感知。这种互补性能够帮助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运行效率。未来,我们将不遗余力的探索合作新方式,给患者带来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李钦传
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终身教授、顾问
上海市东方医院原党委书记
上海东方医院集团执行理事长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通瑞慈医院首任院长
个人简介:
临床方面,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等
胸部肿瘤以及心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和
手术治疗。对危重、高龄伴复杂合并症肿
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和诊断,心胸外科
疑难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
管理方面,作为医院管理者,李钦传同志
扎根上海市东方医院18年,建成浦东
本土首家综合性三甲医院,迄今已发展成为
3个院区、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填补浦东、浦西医疗资源的历史性差距,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