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再次上演生命奇迹,医护团队通过精准微创技术实现“三管齐下”,成功救治一名95岁高龄的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目前患者已于21日顺利出院,为这场生死营救画上圆满句号。
7月9日,家住如东县的丛奶奶(化名)被送入南通一院急诊时已出现感染性休克,生命垂危。丛奶奶的各项检查数据触目惊心:白细胞计数飙至47.5*10^9/L(正常3.5—9.5*19^9/L),血小板骤降至 7.0*10^9/L(正值125—350*10^9/L),降钙素原突破100ng/ml(正常参考值<0.05ng/ml)——全身重度感染已如野火燎原。更致命的是,她同时合并心功能衰竭(脑钠肽>35000pg/ml)、胆源性胰腺炎(淀粉酶>551U/L),加之脊柱胸廓严重畸形导致腹腔脏器移位,血压需靠血管活性药物勉强维持,生命体征岌岌可危。
“患者高龄、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不全、多器官受累,加上解剖结构异常,手术风险堪称‘天花板级别’。”介入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金杰坦言。幸运的是,此时患者神志尚未完全不清,家属也全力信任。于是介入科手术团队迅速为患者进行手术评估,最终确定采用“三管一步到位”技术,在超声和X射线精准定位下同步完成深静脉导管留置、胆道引流管植入和鼻空肠营养管放置。这种精细的高难度微创操作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创伤,以及胃镜检查对患者体位、体能的特殊要求,为高龄患者争取了生机,也为患者节约了大量医疗费用。
术后治疗团队为老人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依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根据监护生命体征,动态调节血管活性药物,通过胆道引流管持续减压引流,经鼻空肠营养管提供肠内充足的营养支持。护理团队全院会诊,针对老人特殊体质制定压疮预防、血栓防控、管道护理等专项方案。经过12天精心救治,老人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最终康复出院。医院计划待其身体条件允许后,通过胆道引流管实施胆道取石手术。
此次成功救治急危重症高龄患者并非偶然。作为区域介入诊疗高地,南通一院介入科近两年来已成功完成50余例类似手术,“三管同步微创技术”成熟度居区域前列。并由此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我们不仅要救急,更要通过精准技术让高龄患者有质量地康复。”金杰表示,科室将持续深耕微创介入技术,为重症患者筑起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