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悉,2025年过半,支队统筹推进的八大服务实事项目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构建起全链条综合服务体系,其创新实践为全省交通执法领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通经验”。
水上执法服务方面,支队打出组合拳激发水运服务新动能。大件运输保障方面,创新建立“绿色通道”与专项护航制度,上半年累计安全护航35艘次超大件船舶,同步开发的专属App已进入申报流程阶段;船舶更新工作中,积极落实惠民政策,5艘拟拆解船舶补贴款待批复,执法人员全程跟踪服务,确保补贴资金高效落实;船舶检验环节,首创“四方确认+远程检验+通检互认”模式,29艘新造船经图纸预审实现质量跃升,36艘次远程检验节省成本38.9万元等。
相较于水上运输的协同创新,陆路大件运输服务同样亮点纷呈。智能核查模块成功接入省级平台,实现大件运输企业线上“云核查”,大幅提升审批效率;G40如皋港东收费站5米超宽车道项目获批。
优化营商环境领域,支队聚焦信用修复与基层执法创新双向发力。信用修复推行“即申即办+承诺修复”机制,完成110件信用修复业务,其中15件实现远程办理,平均修复周期缩短3个工作日,助力企业重塑信用、轻装上阵;基层执法模式创新,选定3个“枫桥式”基层执法站(所)开展试点建设,全力打造基层执法服务标杆。
港口建设服务方面,普法宣传覆盖天生港电厂等7个重点码头及27家拖轮企业,创新推行邀约式执法检查与全链条执法交底;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地方标准《沿江沿海港口拖轮经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工作规范》立项,无人智能抛石平台投入应用,无人机水中桩位测量科研项目稳步推进;强化省市协同监管,开展小庙洪航道质监交底与安全检查,为港口建设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帮扶服务直击企业痛点,执法人员深入企业一线,针对动态监控人员配置、报警数据处置等薄弱环节开展“一对一”指导。上半年共完成2家危货企业、1家客运企业的动态监控专项帮扶,有效提升企业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