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师二附学生走进精华制药,探秘传统中医药文化 | 南通发布

24日下午,通师二附二(3)班15名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精华制药,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

孩子们通过参观王氏保赤丸现代化生产线、体验中药制作工艺,并在专业药师指导下辨识中草药,近距离感受传统中药的独特魅力。

在精华制药车间主任姚云云的引导下,学生们佩戴好防护装备,有序进入王氏保赤丸生产车间。透过玻璃幕墙,孩子们亲眼见证了这道拥有百年历史的非遗制剂,通过母丸制作、泛丸、干燥、装瓶等精密工序,完成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蜕变。“原来一粒小药丸从0.2毫米的母丸到成品丸,需要经过66次泛制才能完成!”学生陆嘉惊叹道。姚云云介绍,王氏保赤丸泛丸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已是第十五代,既保留了传统制作精髓,又实现了标准化量产。

活动最后,孩子们来到企业中医药文化展厅,化身“小郎中”参与互动学习。精华制药讲师手持白芍、陈皮等药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教学生们辨识中草药形态特征。“这个草药闻起来有点甜!”“哇,还有蜈蚣和壁虎呢!”孩子们踊跃发言,在趣味问答中记住了十余味药材的功效。班主任陆燕表示:“这种实践课比课本更生动,孩子们亲手触摸药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刻了。”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艺”保护单位,精华制药近年来持续与学校开展相关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开放生产线、建设中医药文化基地,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让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故事被更多孩子知晓。”姚云云说。

陆燕表示,这场融合科技与传统的研学之旅,不仅让非遗技艺“活”了起来,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