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诊疗暖起来、快起来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十大举措”破解儿童就医痛点 | 南通发布

“以前带娃看病,光是挂号缴费就得排很长时间,做检查还要楼上楼下奔波,孩子哭闹大人焦急;现在流程都在手机上搞定,候诊时还能看科普动画,孩子不闹了,我们也省心多了!”近日,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南通市儿童医院),带着孩子复诊的市民陈女士对着手机上的缴费凭证语气轻快。这一显著变化源于该医院近期推出的“儿童就医更顺畅”十大举措。该举措聚焦流程优化与服务升级,精准破解儿童医疗领域长期存在的“挂号难、流程繁、体验差”等痛点,生动体现了我市“儿童就医更顺畅”惠民实事的落地见效。

流程“做减法”:从“折腾半天”到“掌上搞定”,从耗时费力到高效便捷

“通常上午9点半以后是就诊高峰,我们将半天的门诊时间精细划分为30分钟一个时段,并根据不同门诊、不同时段的人流特点科学分配号源,为就医流量安装‘智能调节阀’。”医院门诊部主任陈霞介绍。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医院将每日号源划分为14个时段,并构建了微信、支付宝、江苏医保云等7种预约渠道组成的立体网络。患儿家长陈女士深有体会:“上周给孩子约儿保科,小程序提示10点前到院。我们按时报到后,没等几分钟就轮到我们了,完全不用排队。”在儿童医疗服务中,无形的“时间成本”令家长倍感压力。此前,全国多地媒体报道显示,儿童专科医院普遍存在“三长一短”现象——挂号排队时间长、检查等候时间长、缴费排队时间长,而实际诊疗时间短。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的改革,正是瞄准这一痛点精准发力,让患儿和家长彻底告别“盲目等待”的焦虑。

步入医院二楼,儿科诊区、采血窗口、超声检查室与取药窗口呈环形分布,布局合理,有效减少了家长奔波。“以前带孩子看病要跑不同楼层,现在同一楼层就能完成,检查结果能在公众号上一点即查。”推着婴儿车的双胞胎患儿父亲张先生语气轻松地说。这种空间重构的背后,是医院将儿童专属的采血、超声、取药等功能单元集中布局,各楼层配备自助机与导医台,形成“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的闭环服务。谈及缴费环节,张先生更称赞实现了“跨越式升级”:“先诊疗后付费”、医保移动支付、刷脸等多元方式全覆盖,亲情账户绑定功能免去反复切换账号的麻烦,就诊结束“指尖轻点”即可完成所有缴费。

数据显示,举措实施后,该院儿童门诊平均候诊时间较此前缩短10分钟,就医体验实现质的飞跃。正如陈女士所言:“以前带孩子看次病得耗上半天,现在从挂号到取药,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孩子少受罪,家长也能少请假。”

服务“做加法”:从“看病难”到“看好病、暖心看”

“孩子以前做核磁共振总是哭闹不止,这次在舒适化诊疗中心,在医生的帮助下很快入睡,顺利完成了检查。”说起带娃就医的经历,市民黄女士语气释然。这不仅是她个人的真实感受,也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长期以来,“节假日难觅好医生”、“孩子怕打针、检查不配合”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家长们的烦心事。如今,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推出的“十大举措”,用“精准化+人性化”双轮驱动,为这些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提升诊疗精准度方面,医院下足了功夫。开设了呼吸、消化、神经等12个特色专科门诊,涵盖常见的哮喘管理、胃肠营养问题,以及家长们格外关注的学龄儿童心理情绪问题等,并专门设立儿童睡眠异常MDT、早产儿 MDT(多学科会诊)门诊,真正实现“小病精准看,大病协同治”。无论孩子是频繁咳嗽病因不明,还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状况,都能找到对应的专科医生进行精准诊疗。

针对家长反映强烈的“非工作时间就医难”问题,医院坚持全年“无假日门诊”,确保周末门诊与工作日“无差别、同质化”诊疗。这意味着家长无须再为带孩子看病而特意请假,周末也同样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院开设的儿科夜间专家门诊和专科门诊,均由副主任以上资深儿科专家坐诊,有效化解了家长“急诊看不了细病,平诊赶不上时间”的困境。即便下班后带孩子就诊,也能获得专家的细致诊断和治疗建议。

在人文关怀层面,医院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就医细节。走进雾化室、输液室,色彩鲜艳的卡通墙绘与先进的无痛穿刺技术相结合,极大缓解了孩子们的治疗恐惧。据统计,相关举措使患儿治疗恐惧度显著下降。候诊区循环播放动画版健康科普内容,把枯燥的等待变为生动的“亲子健康教育小课堂”,家长和孩子在候诊时即可学习实用的健康知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医院配备了全市首辆母婴同转急救车,并开通了新生儿危急重症转运绿色通道,让危重患儿的急救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舒适化诊疗中心”在提升患儿检查配合度方面成效显著。许多像黄女士孩子一样的患儿因此受益。不仅减轻了孩子的痛苦,也提升了检查成功率,避免了重复检查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让家长倍感安心。

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加法”,不仅推动儿童医疗从“看病难”向“看好病”转变,更让就医过程充满温暖与关怀,真正做到“暖心看”,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保障“做乘法”: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响应

“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问题整改滞后”等问题,长期以来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如何破局,让医疗服务提升真正贴合患者需求?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院给出了新答案——通过设置“就医体验”反馈二维码,构建起“问题收集—快速处置—持续改进”的服务闭环,以实际整改成效赢得患者认可。医院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平均每天接听热线电话200次,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

“之前带孩子来做检查,找科室绕了好几圈,指示牌看得眼花缭乱。”市民王女士回忆以前带女儿就诊的经历时,语气中仍带着无奈。如今,这种困扰已过去。医院官网和小程序上设置的“码上说”投诉建议平台,成为家长便捷的反馈通道。医院恪守“24小时响应、3个工作日办结”的服务准则确保每条建议得到及时回应,如同架起一座温暖的桥梁,消除医患沟通的隔阂。

据统计,该功能上线一个月内,医院即收到家长反馈建议30条,对合理化建议已完成整改。针对“指示牌不清晰”的集中诉求,医院迅速优化标识系统,新增卡通引导牌与地面指引线,使科室位置一目了然。这种“家长点单,医院解题”的互动模式,使服务改进的靶向更精准、效率更迅捷。

更让群众暖心的是医院推出的儿童住院免押金政策(VIP 除外),为危急重症患儿开辟了宝贵的“生命绿色通道”。此举可有效避免因深夜急诊凑不齐押金而犯愁的窘境。“现在孩子生病住院,不用先操心费用,医生护士会第一时间全力救治,这种‘先救治后缴费’的模式,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救死扶伤’的本质。”刚带孩子出院的李先生由衷赞叹。

从精准解决就医痛点,到守护生命通道畅通,南通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创新反馈机制,不仅打通了医患沟通的“最后一公里”,更以高效务实的行动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从“流程减法”提升效率,到“服务加法”传递温度,再到“保障乘法”筑牢底线,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的“十大举措”,不仅是一次医疗服务的系统升级,更是对“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全国持续推进医疗民生改善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探索为儿童医疗服务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南通样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更顺畅、更温暖的就医环境中重获健康,让每位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不再成为“心头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