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南通紫琅智谷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通过推介产业生态、发布“AI+”场景清单,向世界发出“千亿产业需求+真金白银投入”的邀请函,共赴AI产业创新生态新高地。
南通市政府党组成员熊俊介绍,近年来,南通按照“基金先行、场景牵引、平台赋能、园区集聚”思路,聚焦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力打造紫琅智谷等专业载体,并于6月底成立南通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其中,紫琅智谷作为南通创新区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聚焦智能算力、数据要素、垂类模型和智能机器人四大领域,致力于搭建自底层算力释放到顶层应用释能的全栈式AI生态。市科技局局长、南通创新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吴佳华介绍:“我们从落户要素保障、研发创新奖励、人才引进补贴、产业基金扶持四方面着手,以‘8+7’15类AI专项支持,为企业项目落地成长保驾护航。”
在南通大医匠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艾灸机器人体验排起了长队。公司创始人李彬表示,公司于今年6月入驻紫琅智谷,以AI+机器人+康养理疗为业务核心,“整个创新区的环境建设、办公基础设施、政策补贴都非常到位,公司能够当月投产次月交付,离不开创新区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活动所在的全域链接馆,既代表着地域的链接,更意指产业领域的链接。当天,南通市发布“人工智能+”场景开放清单,为高端纺织、船舶海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养老等优势产业数智化发展蓄势赋能。来自元禾原点、元始智能、中远海运等企业负责人围绕“AI赋能传统产业发展的南通范式”开展江海“论道”,为打造“AI+”创新生态建言献策。
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王晶晶表示,此次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助于南通创新区进一步打造AI产业集聚地,为本土产业引入更多“智慧中枢”,也为长三角AI产业发展贡献“智谷”力量。作为链接供需两端的桥梁纽带,今年,联盟将组建一个专家库、落地一批降本增效案例、组织一系列供需双方对接活动,让南通逐渐成长为长三角AI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