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确诊超4000例!基孔肯雅热到底怎么防? | 南通发布

截至7月26日24时,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市民该如何科学应对?28日,记者就此展开专访。

基孔肯雅热引发各方关注

广东省疾控局7月27日通报: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这是一种什么病症?名称怪怪的。人们该怎么预防呢?”一些市民从不同渠道听说这种“怪病”后,很是好奇。

“一到夏天,谁没被蚊叮虫咬过?再怎么千防万防,只要外出活动,有时一不小心还是会被可恶的蚊子叮上一口。”家住我市崇川区易家桥新村的居民沈丽说,“我感觉我的血型似乎比较容易招蚊子,因此,包包里总随身携带着风油精和清凉油;一旦被蚊子咬了,被咬处至多红肿发痒。这个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什么?”

今夏发生在广东的基孔肯雅热,让不少市民不但觉得很是陌生,而且还有些一头雾水:从小到大,只要进入盛夏时节,谁没被蚊子叮咬过?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就介绍蚊子、苍蝇、老鼠、蟑螂是危害公共环境、传染多种疾病的‘四害’,动员我们配合家长喷洒粉剂、药水等多种措施,一起‘除四害’。”在市区一家国企工作的钱晓兵对记者说,“后来,以蚊子为例,慢慢了解到它可能会传染疟疾、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可眼下发生在广东的基孔肯雅热这种病症,我们还真的不太了解。”

“基孔肯雅热?哦,我是从新闻里看到的。”市民徐华说,“只知道发生在广东。”

虽然我市一些市民有些陌生,但基孔肯雅热还是不容小觑。

7月25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持续报告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病例的状况,组织专家制定《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蚊媒防控科普要点》,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办发函,指导各地做好蚊媒防控科普工作。

动起来打好家门口阵地战

“随着夏季高温来临,剑山社区积极开展‘除四害’行动,为防止蚊虫鼠害,社区通过发放除四害药物,组织辖区物业及时投放灭蚊、灭鼠药品,定期对垃圾桶及蚊蝇易孳生地进行消杀,垃圾桶日产日清。同时,社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28日下午,崇川区狼山镇街道剑山社区党委书记杨乐向记者介绍,“此外,社区还定期组织居民参与清洁家园行动,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营造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卫生素养,也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剑山社区下辖一个安置小区荟景苑、旭日山庄、水清木华、九间堂等三个商品房小区,以及静海商贸街和南通壹城两个商业街区。常住居民约1500户,常住人口约5400人。

杨乐介绍,下一步,社区还将通过微信群、公告栏等平台,持续宣传对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措施,提高区内百姓的主动预防意识,督促和指导这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崇川区学田街道紫荆花社区党委书记姚杰介绍,社区物业不定期组织对蚊虫等“四害”的药物消杀,特别是针对居民需求强烈的时候,社区还会让物业去相关楼道或者绿化带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消杀,“针对基孔肯雅热,我们会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将治蚊治虫这一防控工作做得更加周密。”

专家提醒抓源头科学防控

那么,什么是基孔肯雅热?感染相关病毒后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预防?28日下午,南通市疾控中心相关科室专家,为市民权威释疑。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南通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魏叶介绍,“其中,白纹伊蚊在南通地区有分布,可传播基孔肯雅热。”

魏叶说,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潜伏期一般是1至12天,通常3至7天内出现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相较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因此,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采取以下科学措施,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南通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袁建明特别提醒,“一灭成蚊,可通过家用的各类灭蚊药物,如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罐等灭蚊。二清积水,这是因为白纹伊蚊的生活史从卵、幼虫、蛹到成蚊,前三个阶段在水中。三防叮咬。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驱蚊剂。”

袁建明还特别提醒,面对可能发生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市民要树立防蚊灭蚊意识,掌握防蚊灭蚊方法。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如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和广东佛山、顺德旅居史。

7月27日,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平台“健康南通”,也发布《夏日居家防蚊指南来了,这样做让蚊子退退退!》,为广大市民支招献策。针对盛夏湿热正是蚊虫孳生肆虐的高峰期,屋内外瓶瓶罐罐和绿植水培都可能成为蚊虫的孳生地,强调防控的关键在于切断蚊虫的“生存链”和“叮咬链”,通过主动防蚊灭蚊来守护好家人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