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启动“数赋生态·强村富民”实践项目 | 南通发布

7月28日,我校在如皋市白蒲镇启动“数赋生态·强村富民”实践项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如高,如皋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海浪出席活动。

image.png

吉明明就我校办学历程、办学特色、办学成果进行简要介绍,他指出“数赋生态·强村富民”实践项目就是对“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针对项目实施他提出三点希望:第一,树牢共荣共赢共同体意识,建立更为紧密、更为信任的伙伴关系,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如皋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AI+生态富民”新路径;第二,打造可持续发展合作范式,共同建立一套灵活高效、权责明晰、充满活力的长效合作机制;第三,绘制乡村文化新时代名片,深入体悟如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乡情,让理论宣传与技术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同时对于参与实践项目的同学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二是希望同学们练就过硬本领,提升实践能力;三是希望同学们强化责任担当,立志建功基层,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

1753755416218.jpg

如皋市白蒲镇党委书记佘飞致辞。他简要介绍了如皋的历史和现有的特色产业,并表示作为“数赋生态·强村富民”实践项目的“主阵地”,白蒲镇政府将会做好“联络员”,畅通校地沟通渠道;做好“服务员”,为实践团队提供物资保障;做好“践行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让合作成果真正转化为发展实效。

1753755470437.jpg

商学院(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邵春明就学院发展历程、办学成果等概况简要介绍,并从核心内容、主要目标、进度安排等方面详细讲解了“数赋生态·强村富民”如皋实践站项目方案。项目团队成员代表吴希凡就团队实践成果进行简要汇报。

1753755536227.jpg

1753755563910.jpg

仪式中,商学院(管理学院)与省委驻如皋市乡村振兴工作队、如皋市农业农村局校地三方合作签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与如皋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海浪为“数赋生态·强村富民”如皋实践站揭牌;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如高为“数赋生态·强村富民”实践团授旗;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华与白蒲镇镇长、党委副书记储凯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党支部实践站揭牌;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刘俊与商学院(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慧敏向白蒲镇各行政村赠予研究成果汇编《长三角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库》;如皋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海兵与如皋市科协副主席(挂职)、驻白蒲镇合兴村第一书记周辉共同完成如皋市“强村富民顾问”聘任仪式。

1753755626061.jpg

1753755650858.jpg

1753755662486.jpg

1753755689327.jpg

1753755707340.jpg

1753755719634.jpg

1753755742732.jpg

启动仪式后,南通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以《如皋中华老字号品牌社交电商全域营销模型构建》为题,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程纯老师以《智游千年蒲塘·乐享长寿福地—“智游白蒲”文旅小程序设计方案》为题,进行汇报。随后,商学院(管理学院)王利荣教授和童霞教授分别聚焦农村电商和农业强镇建设开展了专题讲座。

1753755815121.jpg

1753755837493.jpg

吉明明一行在白蒲镇工作人员引导下依次参观蒲涛优选电商直播中心、南通市高质量稻米示范产业园等社会实践点,与参与实践的师生代表亲切交谈。

1753755947669.jpg

1753755984619.jpg

新时代的乡村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翅膀”,更需要生态与产业的“共生”。下一步,商学院(管理学院)将依托“书记项目”,在产学研合作、基层治理现代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推动校地党建联建,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强村富民新动能。

南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商学院(管理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及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团队,省委驻如皋市乡村振兴工作队,如皋市农业农村局、白蒲镇各党政领导、各行政村干部、机关相关人员等20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