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精酿成为通城夏饮新宠丨精酿鲜啤:从“小众尝鲜”到“日常消费” | 南通发布

下午3时许,张建军来到位于市区五一路的“唛啤精酿鲜啤”店内。两部手机的铃声此起彼伏,要求上门送货的订单接连不断。

夏日炎炎,啤酒成为人们消暑解温饱的首选饮品之一。

精酿啤酒这个曾经的“舶来品”和“小众爱好”,如今在南通市各大商超、线上平台占据着越来越大的陈列空间,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饮用习惯。

9年前,从事纺织行业的60后张建军跨界涉足精酿啤酒领域,创立了南通首批精酿啤酒馆之一。如今,他不仅在南通开了9家连锁分店,还将业务拓展至湖南长沙等外省市。

透过通城本土创业者的视角,记者试图观察本土精酿市场的消费变化、产业演进与未来图景。

跨界入局,从纺织商人到“酿酒匠人”    

“现在想起来,投资精酿啤酒还真有点冲动!”张建军笑着回忆。2016年,他在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得知精酿鲜啤,当年4月便赶赴天津考察,当即签订合同。两个月后,位于南通开发区星湖101的“唛啤精酿鲜啤”赶在夏初之际开张。

那时,南通人饮用最多的是大富豪啤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精酿啤酒。”张建军采取会员制,将开业时亲朋好友、生意伙伴的随礼转成会员储值,让大家“先尝为快”。

在五一路“唛啤精酿鲜啤”店内,9个500升的酿酒罐依墙而立。“每一杯精酿鲜啤都是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包括糖化、煮沸、发酵等步骤制作而成。”张建军介绍,每家连锁酒馆都设置了酿酒罐,保证现酿现卖,确保啤酒的新鲜度。

在张建军看来,注重品质、健康消费是精酿啤酒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精酿啤酒,英文名称“CraftBeer”,直译为“手工啤酒”,强调手工制作与匠心精神,采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等天然原料,不添加人工添加剂,通过低温发酵工艺酿造而成。不同风格的精酿因为原料、配方等因素,为酒液带来千变万化的风味特点。

天眼查专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拥有5625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2023年精酿啤酒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容量将达23万千升,年复合增长17%。

精酿鲜啤浓郁醇香的口感征服着大家的味蕾。如今张建军的“唛啤精酿鲜啤”已有会员逾千人。

“我尝了一次,就注册‘唛啤’的会员。”5年前,资深美食探店玩家“大摩托爱生活”在探店时发现了“唛啤”精酿,从此成为常客。在他看来,“唛啤”精酿的口感丰富、服务到位、价格适中,是夏季不错的饮品选择。

2017年,“唛啤”在城山路、五一路相继开设分店。张建军也将主业从纺织转向精啤。2019年,抓住国家出台的政策机遇,他还投入数百万元建成易拉罐灌装生产线。

“刚开始确实比较困难,大家都以尝鲜、社交打卡为主。”张建军说。但酒香不怕巷子深,通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客人接受了精酿鲜啤。近年来,家庭自饮、餐桌聚会的占比日益增长,这也成为张建军继续从业的动力。

风味革命,解码南通精酿的味蕾密码    

在南通各大超市商场以及各类线上平台,精酿啤酒的陈列位置日益显著。

“以前,精酿啤酒在货架上不起眼;现在,一排一排的都是精酿。”在南通一家超市,正在挑选精酿啤酒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绿豆百合风味、原叶冷萃龙井、柠檬乌龙、印度淡色艾尔……线上即时销售平台,各类口味的精酿鲜啤琳琅满目。

“现在,南通的精酿啤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张建军介绍,本地精酿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头部品牌如百威、青岛等占据65%市场份额,通过资本整合供应链与渠道收购本土精酿品牌巩固市场;区域龙头如“京A”“熊猫精酿”等品牌深耕本地文化,建立粉丝壁垒;中小品牌通过“农场直供原料”“手工酿造”等差异化定位生存。此外,跨界竞争加剧,传统啤酒品牌百威、青岛等推出精酿子品牌,茶饮品牌推出“茶味精酿”。

“口感和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的。”深耕南通市场,张建军提出全民“畅饮”的消费理念,实行平民价格,同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主推四种风味的鲜啤。

其中,巴伐利亚黄啤对应市场最畅销的黄啤,其口味渗透着清新的酒花苦味,醇厚、柔和;小麦白啤泡沫细腻丰富、持久挂杯,层次丰富;帝国黑啤酒液为咖啡色或黑褐色,突出麦芽焦香味,口味较苦,饮后甘醇,带有淡淡的咖啡香味。樱桃蔓越莓果啤果香味浓郁,口味较甜,口感丝滑,适合女性饮用。

随着消费场景从传统的酒吧、餐厅、聚会,慢慢地增加到露营、户外音乐节、家庭小酌等,消费者从“被动选择”转向“主动探索”,通过小红书、大众点评、抖音等平台获取信息,进而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

在城山路上,一家社区精酿小酒馆——“分福”,牵动着众多年轻人的味蕾,每周五、六晚9点后,小店会迎来客流高峰,坐满二三十人。石家庄野鹅微醺、呼和浩特大酒……酒馆的打酒师全国寻酒,近10种来自全国不同城市的厂牌在这里都可以尝到。

除了小众调性外,年轻人追求的“氛围感”“松弛感”在精酿啤酒消费中也有体现。在分福,顾客还可以报名“一日打酒师”活动,放下一天的身份标签,与啤酒和人产生更多互动。

“喝酒、闲谈、交友小店通通欢迎,每周日携宠还有专属优惠。”27日晚,当值打酒师故意介绍,分福开业一年,收获了不少拥趸和故事,年轻顾客围坐在一起,端起酒杯,卸下面具,敞开心扉,悠游自在地让生活精彩多一点。

市场跃迁,打造“家门口的啤酒工坊”    

“相比刚入行时,精酿消费市场环境变化明显。”张建军表示。

2023年《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升级,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国家鼓励精酿啤酒等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近年来,“夜经济”和文旅产业为精酿鲜啤市场发展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消费者认知不断升级,从“尝鲜”转向品质追求。如今,消费者更关注原料、酿造工艺及品牌故事,更有消费者主动分享品鉴笔记,形成口碑裂变传播。

消费渠道也在变革。早些年都是以线下酒吧、精酿超市为主;现在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如美团等平台推出“精酿闪送”服务,也有品牌自建APP或小程序,提供会员专属酿造课程、限量产品。

深耕南通市场多年,张建军也探索出“唛啤精酿”的发展之道:打造“家门口的啤酒工坊”。

“唛啤精酿”的装修简洁明快,仅提供简单烧烤。各个连锁店通过会员微信群提供即时配送。“客人可以通过酒瓶上的二维码随时添加我们。无论是配送还是了解精酿鲜啤,我们都是把客户当成朋友、家人一一回复。”张建军说,在南通,只要一个电话或微信预约,就可以直接通过最近的分店配送到餐桌。

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精酿鲜啤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300亿元,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4%提升至6.3%,占整体啤酒市场的17.2%。

面对广阔前景与激烈竞争,张建军的“唛啤”正积极布局未来:结合“健康消费”趋势,推出低酒精、低卡精酿鲜啤,或“精酿+茶饮/咖啡”等跨界产品;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小批量生产满足小众口味以及提供DIY精酿套件。近期“苏超”热潮也启发张建军抓住商机,谋划联名产品。

“把世界酿进南通,把南通带向世界。”日前,位于南通开发区的豚湾慕尼黑啤酒餐厅试营业,推出了黄啤、黑啤、小麦啤等多款精酿,借助“苏超”第二现场,也火爆了一把。相对于其他小酒馆,这里的商务属性浓厚不少,作为国际化的招商配套,这里除了服务顾客日常消费外,还要经得起外籍消费者特别是德国友人的味蕾检验,所以该处引进了全套的先进酿造设备,可在开业之后面向国内外消费者展示酿造技艺,让大家在南通就可体验浓浓的德式风情。

张建军坦言,精酿啤酒的核心壁垒在于“社区温度”与“风味坚持”——在规模化与资本化的浪潮中,守住那份“家门口”的新鲜、真诚与匠心,持续酿造出令人心动的“氛围感”滋味。

短评:城市需要“长出”新消费空间      

精酿鲜啤的发展,展现了城市新消费空间的活力。

曾经,精酿啤酒只是小众尝鲜的选择,如今已走进日常。年轻人不再看重传统酒局的面子消费,更爱精酿或特调的低度、小众,追求松弛感和悦己。像南通的“唛啤”,从几家店发展到连锁,靠的是现酿现卖的新鲜,还有把顾客当朋友的社区温度;分福小酒馆靠“一日打酒师”、携宠优惠等活动,吸引年轻人常来。

短期来看,这些现象可能不会带来规模性的行业经济价值,但年轻群体酒饮消费的心理与偏好,指引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新消费空间贴合了需求:从酒吧到家庭小酌、露营,场景更灵活;线上线下结合,买酒更方便。它们不只是卖酒,还提供互动和体验,成了城市里有烟火气的地方。

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如果产品能够在高性价比、高品质之外,创造出好的玩法,无疑就能够激发年轻消费者的好奇心。当他们体验之后,又会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出去,形成传播。

“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呼吁更多这样的空间。更多商家可以像“唛啤”一样守品质、搞创新,也可以借鉴豚湾慕尼黑啤酒餐厅的文化融合,让垂类消费场景更多元更具体验感,这无疑也是促消费的城市密码。

​(司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