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信守生死相守诺言 | 八一前夕耄耋老兵再聚首遥祭牺牲战友 | 南通发布

“今天我们11名80岁左右的战友再一次相聚,让我们端起酒杯,用这第一杯酒遥祭当年牺牲的战友……”又近八一建军节,恰逢援越抗美斗争参战60年,29日上午11时许,崇川区姚港路渔人码头饭店,11名满头白发,身着老式军装,胸前挂着勋章的老兵,神色庄重地举杯祭祀在越南战场英勇牺牲的战友。

1965年至1973年,超过32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援越抗美斗争。南通先后有1000多人参战,10名战士光荣牺牲,长眠在异国他乡。其中,年仅17岁的如东县双甸镇锡伍村王长礼烈士就是其中一位。这次相聚的11名老兵,年龄最小的也已79岁。他们分别是当年参战的海陆空部队、铁道兵等兵种南通籍参战人员的代表。其中82岁的王国华与王长礼是同乡,他俩一起参军,一起奔赴援越抗美前线。出发前,他俩许下生死约定:我俩很可能都会牺牲,如果谁幸存,要把牺牲者带回家,我们要魂归故里。1966年5月,美国空军对越南安沛发动大规模空袭。在这次战斗中,刚刚参战的王长礼不幸牺牲,长眠于越南。两年后,王国华等战友回国,虽然大家到了各行各业,都先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但仍然不忘与长眠于异国他乡战友的生死约定。为践行约定,他们开始默默准备,等条件成熟,希望能够让牺牲的战友魂归故里,长眠到父母身边。

几十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找到了一些牺牲战友在越南的安葬之地,之后,他们找机会带领牺牲战友的家人赴越南祭扫。经过44年的努力,王国华终于实现了与王长礼生死相守的诺言:2010年,王长礼的衣冠冢在锡伍村二组王长礼父母墓地旁修建,王国华特地3次赴越南,从王长礼越南墓地带回泥土,洒在衣冠冢里。此后,每逢清明节,王国华和数十位战友,以及当地的学生、干部、群众都会来祭扫王长礼烈士,从不间断。

每年,其他战友在清明节或八一建军节前后,相约相聚,或慰问困难战友及其家人,或祭扫牺牲烈士。虽然年龄渐长,他们还是不忘“军魂、兵心、人情”,乃至他们已届古稀、耄耋之年,都还在为实现当年许下的诺言而不放弃努力。“每年战友相聚,我们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牺牲的战友。”王国华老泪纵横。

“退伍不褪本色,退休不退初心”。退休后,这些当年在战场出生入死的老兵不忘发挥余热,经常参加青少年教育等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各自亲身经历给后代以理想、信念、正确人生的教育。参加这次聚会的包善昌,今年79岁,1965年9月入伍,1966年4月入党,1967年10月参加援越抗美作战,曾在空军作战中负伤被评为五级军残,在部队27个春秋,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两学”先进个人。这些年他经常参加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受到各界好评。

“只要我们还能走动,我们每年都要相聚,都要纪念牺牲的战友!”当年空炮八师24团的战士王坤元,虽然已经82岁,但一提起战友他满怀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