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子移居东山国宾馆远影楼已经三个多月了,想起园子内池里的荷花,现在正是七月,应该怒放了吧。我对老陆说,今天下午去看看。
下午四点多钟,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我从上海回到苏州东山,便直接来到园子观荷花。进得门来,转过弯,放眼一看,哇,一池荷花别样红,好亲切、好温馨、好动人哟!像久违的老朋友,我快步上前,恨不得与荷花来一个欧美式拥抱,再亲亲脸蛋。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他乡遇故知”的惊喜,“若只如初见”的感动,“魂梦与君同”的思念。正如一代宗师弘一所言,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这还真不是矫情,自从今年三月离开园子之后就没有来过,园子里的荷花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
古色古香的园子簇拥着一方三十多平方米的荷塘,荷塘不大,有荷就行,有花就美。
荷叶丛中,荷花无疑是最令人注目的主角。我像打量老朋友一样看向那田田的荷叶和艳艳的荷花。阳光照在荷叶上,通透得能看清每条经脉的四通八达,那些荷花呢,有的还是娇羞的花骨朵儿,恰似一个个腼腆的小姑娘,含苞待放,让人见之不禁心生爱怜;有的全然绽放了,青春勃发,活力四射,透出生命的张力;那些花瓣脱清的,则露出成熟的莲蓬,此时的它们少了几分娇艳欲滴,却多了一些曾经繁华的沉稳,静谧地守望着这方池塘,蕴含着令人敬仰的深邃与从容。
过去,我经常对朋友们说,夏天,上东山,来园子,看荷花。语气平和,但溢满着自豪与期待。说明这荷花在我心目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她曾给我带来了多少欢乐,驱散了多少忧愁,寄托了多少憧憬,只有我心里知道。
在那些炎热的盛夏,每当我心情或愉悦或沮丧或开心或落寞时,都会来到荷花池,看看荷花。开心时,我看到被风吹动的荷花翩翩起舞,似乎在对我欢笑;沮丧时,我看到那些即将谢幕的荷花,疲惫的花瓣沓落着,无助而寂寞,似乎在向我哭诉。是的,在这小园的荷花面前,我读到了太多的酸甜苦辣,看到了太多的阴晴圆缺。多少激情、多少甜蜜、多少期许、多少心思、多少痛苦,一片心思付荷花,一派豪情留心中,花开花落两由之,叶枯叶落,初心不改。
今天,我又回到园子,又见荷花怒放。
我是带着期盼、带着希望来的。我知道,荷花有灵性,总会给我带来好运。果不其然,正当我沉浸在期待与遐想之中的时候,手机响了,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重要板块让我们尽快去看地;同时,雄安也传来了一个文化项目中标的喜讯;更有一个看似无望的“老项目”也升起了光明的曙光,无尽机会扑面来,一个个落地有声的成果如荷花盛开,一派美好!
荷花的美绝非仅仅流于外表的艳丽,更在于其骨子里透出来的独特气质。她没有牡丹那般雍容华贵,亦没有玫瑰那般热烈奔放,然而,荷花有荷花的气质,超凡脱俗、清新优雅,宛如深山幽谷中的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的这句千古名句无疑是对荷花最恰如其分的赞美。
荷生于淤泥,却能坚守自我,始终保持着那份纯净与高洁,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她都能在困境中独善其身,不被外界的污浊所侵蚀。她静静地立在水中,不与百花争艳,不随世俗沉浮,只是自顾自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她用自己的美丽和坚韧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告诉世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纯净与坚守。
今夜,我就住在这里,守住园子,守着荷花。在我心中,荷花已不再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她成了我的心灵寄托、精神慰藉和精神图腾,她让我在这喧嚣纷繁的尘世中能够寻得一方圣洁的净土,让我疲惫的心灵能够获得片刻的安宁与慰藉。
今夜,我枕着荷花入睡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