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17个标准化、4个特色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崇川以“小站点”撬动民生“大幸福” | 南通发布

“多亏了三桥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让我轻松找到了心仪的工作。”7月29日,22岁的吴佳丽谈及不久前入职南通耀涵服饰有限公司面料开发岗位,充满感激。

去年大学毕业的吴佳丽,求职之路一度不顺利。今年3月,她在崇川经济开发区万科城市之光菜市场买菜时,被入口处张贴的招聘信息吸引。“大概有十几条招聘信息和政策宣传,其中南通耀涵服饰的面料开发岗位与我的专业比较对口,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企业电话。”吴佳丽回忆道,经过面试,她一周后便成功上岗。

吴佳丽的顺利就业,是崇川经济开发区三桥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精准连接居民需求与企业用工的成功实践。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三桥社区城市化进程较快,不少企业纷纷落户。与此同时,社区内常住人口达到了6000人,其中不乏残疾人、低收入人员、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应届大学生等在内的五类就业困难人员。去年底,社区谋划成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站长,旨在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同时促进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实现就业需求与岗位信息精准匹配,三桥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走访辖区企业、收集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创新打造生活场景“职达”,让就业信息触手可及。

“我们设立了‘鲜邻职达’‘就业职达’‘沟通职达’‘食光职达’四个实景情境服务点,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桥社区党委书记李菊红介绍,“鲜邻职达”点位,位于万科城市之光菜市场入口处,在宣传栏张贴“招聘信息”“岗位二维码”,把社保政策、岗位信息嵌入居民烟火生活的日常;“就业职达”点位,位于社区公共服务大厅,有各种宣传单页、灵活多用的面试间、查询政策的硬件设施,还有社保专员精准提供各类咨询服务,是精准帮扶的“中枢”;“沟通职达”点位,位于社区创就业会客厅,引入了崇川区常青退休再就业服务社、搭把手志愿服务队两家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劳资纠纷调解等多元化服务,满足群众全链条就业需求;“食光职达”点位,位于三桥社区食堂内,食堂大屏可滚动播放辖区内的企业招聘信息,让居民就餐间隙也能寻觅心仪岗位。

此外,三桥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还整合泰科电子、富金森科技等N家重点企业资源,联动东部智谷、京源睿谷、城光里商业街三大产业、商业集聚区,定期举办招聘会。

半年多来,三桥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链接岗位3600余个,3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人才动能。南通大地电气专注汽车连接器的研发与生产,今年4月新厂房竣工投产后,有两三百人的用工缺口,三桥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的这一需求后,及时将招聘信息通过招聘会和实景情境服务点进行多渠道发布,如今,企业的用工需求基本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助力下,三桥社区还走出了一条“创业带就业”的新路径。失地农民赵勇想要创办社区食堂,服务站不仅协助他以优惠价格租赁到旺铺,还在装修设计、面点师筛选、试营业安排等方面提供了宝贵建议。而社区食堂开业后,又成功带动了10多名居民就业。

以“小站点”撬动民生“大幸福”。2023年,江苏省启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崇川区秉持“站点靠着困难群众建,服务跟着实际需求走”的建站理念,有效融合社区基层治理功能、党群服务中心共享服务场所以及商圈、零工驿站、移动网点、物流园等资源,探索多元建站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崇川特色的就业服务之路。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7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并升级打造了三桥社区、三角桥社区等4个特色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累计帮扶12418名五类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