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英雄洪良玉:一把剪刀剪岁月,一腔热血暖通城 | 南通发布

29日清晨八点,南通市区的“灵感发型”理发店已悄然开门。店内镜子锃亮,理发工具整齐排列,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柜角堆叠的厚厚一叠奖状——志愿者证书、无偿献血表彰状层层叠叠,在晨光里泛着温暖的光泽。店主洪良玉抱着刚封塑好的新奖状推门而入,爽朗的笑声先一步传开:“来得早啊!快坐,我给你泡杯茶。”

从受助者到奉献者

“我这献血的念头,早就在心里扎了根。”洪良玉一边整理理发围布,一边说起与无偿献血的缘起。十多年前,洪良玉的婆婆需要紧急用血,当时血库里没有匹配的血型,是好心人在关键时刻撸起袖子,为婆婆献出了鲜血,及时挽救了婆婆的生命。为此,她深知血液对生命的重量。

2016年,洪良玉看到电视里“血库告急”的新闻,当年“被救”的恩情她一直铭记于心,如今她终于有机会报答,于是她拉上爱人直奔献血点。在此之前,她曾两度献血,皆因身体原因未能成功。

“那会儿婆婆情况多急啊,哪来得及等互助献血?”洪良玉至今记得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的场景,也记得那份“被陌生人的血液守护”的暖意。从受助者到奉献者,她的角色转变里,藏着最朴素的信念:“人家帮过咱,咱也得帮别人。”

理发店变爱心站

在“灵感发型”,剪刀不仅修剪发丝,更剪开了公益的触角。店内那些封塑好的奖状,是洪良玉的“秘密武器”。客人好奇询问时,她就打开话匣子,从自己的献血经历讲到无偿献血的知识,“有客人听着听着就说‘洪姐,下次献血带我一个’,这时候我比赚了钱还高兴。”

除了“以奖劝捐”,洪良玉的剪刀还常常出现在社区活动室、护理院。加入微爱公益、八厂穆邻志愿服务队后,她定期为退休劳模、空巢老人“义剪”。护理院的张奶奶总念叨:“洪师傅的手艺好,人更好,剪头发时还陪我们唠家常,比亲闺女还贴心。”而在家庭里,她的爱心早已生根发芽。爱人跟着她定期献血,女婿、小辈们也陆续加入献血队伍。外孙最骄傲的,是外婆的“三免卡”和“热血通”,去景区时总举着卡片告诉同伴:“这是我外婆献血得的,厉害吧!”今年5月12日,她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与爱人的铜奖一起被置顶在朋友圈,配文只有四个字:“全家光荣”。

12年坚持书写大爱

翻开洪良玉的献血记录,数字背后是滚烫的坚持:全血8次共2900毫升,单采血小板40次共80个治疗量。7月18日,刚过58岁生日的她又出现在血站,“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献下去。”

有人说她的名字像南宋抗金名将梁红玉,洪良玉听了直摆手:“我可没那么厉害。”但熟悉她的人知道,这位手持剪刀、撸起袖子的平凡女性,正用另一种方式“守城”,用血液连接陌生人的生命,用善意温暖整座城市。

如今,“灵感发型”的灯光每天准时亮起,就像洪良玉从未熄灭的爱心。在这里,每一缕被修剪的发丝都带着温度,每一本献血证都写满担当。这个奔六的理发师用12年的坚持证明:英雄从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日复一日的善举里,在“让更多人被世界温柔以待”的信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