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强化履职担当,边学边改深学深改 | 南通发布

“作为‘迎节大会战’五大行动之一,由市民政局牵头的社区建设与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把主题教育的“练兵场”拓展到基层社区。”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是本年度南通的一件大事喜事,为营造一个最优、最美的城市形象,从9月7日至10月15日,民政系统全员出动,集中对市区居民小区环境秩序开展明查暗访。

节假日不休,加大曝光力度……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区公共设施破损失修、生活和建筑垃圾处置不到位、私拉乱晒现象较多、毁绿占绿严重、车辆停放无序、私自违章搭建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正是我市民政部门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行立改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仍在不断深入。记者昨天了解到,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市民政局坚持目标导向、实践导向,边学边改、深学深改,将“立行立改”成效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推动民政干部勇于担当、打造优质高效的民政干部队伍。市民政局将“担当作为”视作主题教育的首要抓手,修订完善机关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加大检查考核和奖惩力度;研究出台局管干部考核办法,工作不到位“扣分”,工作表现优“奖励”;出台一周要情报告制度,推进局领导、各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积极履职担当。

聚焦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对乱埋乱葬、殡葬用品市场以及不文明办丧现象开展重点整治。对超面积、违法占用、散埋乱葬等6类重点问题、2类关注问题、3类延伸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加强殡葬用品市场管理,依法查处制作、销售超标准墓穴(碑、套)、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经营行为;对殡葬服务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开展一系列联合执法行动;同时,投资约3.2亿元加快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还瞄准群众关切,守初心、担职责,对标群众期盼,就不规范地名开展了整治工作。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现场、实地调查,组织抽查300多条路名标志设置,纠正路名标志26处;新命名(备案)地名32个,道路起讫点确认68条,全面规范城乡地名标志设置。针对广大市民最为关心的轨道交通站和港闸区部分道路的命名工作,市民政局把便民利民惠民放在首位,积极做好公共服务。

今年2月,《南通市市区地名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市民政局紧抓此次契机,配套出台《南通市区地名命名更名规则》,并主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重新调整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明确机构改革后部门分工,加强协调联动。同时,与行政审批窗口沟通衔接,及时调整地名专家组人员,指导地名命名更名审批,切实提高我市地名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便民利民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