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母训
□钱泽麟
曾看到明代《温氏母训》这本书,原来是温璜把他母亲说的话一句句记下来,便成了书。这妇道人家没受过什么教育,却明事理,其经验之谈展现一种灵悟,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比如她说:是铜就打铜器,是铁就打铁器,若把驴头打成马首,有是理非?依凭本身的禀赋,顺势诱导其天性,才最重要……
由此想到我母亲钱宝玉,同样文化不高,从小跟着其父母在狼山脚下卖香火,大概就上了小学二三年级吧,放学后还要在城山路上捡煤渣,11岁就进了唐闸大生一厂做童工。我母与温母同样明事理,其经验之谈亦展现一种灵悟,很值得我深思和借鉴。书是出不了的,倒不是我母亲一定不如温母,而是笔者不如温氏之子温璜也。书出不了,《钱氏母训》这篇文章倒是应该写的。
要能吃亏,不能占别人的便宜
还是我八九岁时,有一次夜里与小伙伴们在新工房外玩官兵捉土匪,误入农民的玉米田,各人随手掰了两具玉米当武器就准备继续去捉土匪。未料外面响起了“有人偷玉米,捉贼啊” 的喊声。我们应该是官兵,怎么成了贼了?再一看手上的玉米,才感到是有点像贼了。还没有想好怎么办,有人亮着手电跑进来。我听出来了,是五大三粗的纪队长。我赶紧让小伙伴们爬下,同时我握着玉米要当手榴弹投掷过去,还准备大喊一声电影里的名言:“我是李向阳,坚决不投降!” 纪队长肯定看见了我,未料他愣了一下却把手电关了,并转身边走边说:“几个小伢儿躲猫儿寻,从那边出去了,大家散啦……”
第二天我母亲就知道了,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她说纪队长完全可以把你们抓起来,这是照顾我们的面子,你说怎么办?我说去道歉。“还得把玉米钱给人家”,母亲说,“你可记住了,不仅不能做偷鸡摸狗的事,还永远不能占别人的便宜!” 要求我: 以后不仅要能吃苦,更要能吃亏。 想到母亲平时总是资助穷工友,甚至常把家里的粮票、肉票、豆腐票、煤球票给没有票证的乡下人,即使多天不开荤,也没有豆腐当肉吞。煤球不够烧了,请人砌了灶台,让我去捡回枯枝柴火回家烧水煮饭。于是我说“记住了!” 当夜我母亲就带我去纪队长家,硬是把几具玉米的赔偿费塞给了他(虽然掰的玉米丢在田里并未拿回家)。
木头放在城门口三年,也会说话
我在唐闸小学毕业时,校长张枫(音)来我家里告知,按照我的成绩,只能上某中学。这个校我去过,连围墙都没有,却有一段顺口溜:“某中某中,二流子集中,校长兼打钟……”“我不上。” 母亲倒是尊重我的选择,但是也不能在家做二流子,正好唐闸镇准备搞一个镇办厂,于是给我报了名,暑期随着一帮子人来到上海江宁路一家医疗器械厂学习。分配我的工作是用玻璃管子在火焰喷射器高温下制造注射器(针筒)。又是大暑天,不到个把小时,手指就烤出了几个血泡,成了“泡兵”了……总算熬到周六,便乘夜班轮回通,向母亲痛诉火燎烟熏之苦。母亲听出了我“不想干”的意思,她说:“你不想上学,那就工作吧,社会是个大学校,只要努力,也会增长学识和才华,木头放在城门口三年也会说话。你现在要喜欢自己做的事,将来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当天我就被赶回上海。
就这样只好继续当“泡兵”。未料暑期学成回通,这个镇办厂因故不办了。这段经历使我深知“泡兵”不好当,无论学习或工作都是要吃苦的。好在这时我又爱好上乒乓球。1959年容国团为我国拿了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随后不久,我的邻居加朋友蒋德才也拿了一个南通市冠军来我面前显摆。我问他是少年还是儿童的?他说是大人的!
宁可被打死,也不要被吓死
当时蒋德才和张俊发已在市少体校训练了,他俩都鼓励我也学打乒乓球,大概是“进了少体校,吃饭不要钱” 这句话诱惑了我,于是我赶紧天天到唐闸俱乐部去练球。母亲当然是支持的,正是首年自然灾害期间,还是省吃俭用为我买了名牌球拍和球。几个月下来,球艺大有长进。突然有几天夜里不去打球了,母亲便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有人欺负我,把我的球都敲坏了。母亲说:“宁可被打死,也不要被吓死了!走,我陪你去。”
母亲从不说类似的狠话,她常说的不外乎“忍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之类与世无争的话 。我说不用你去,即带了一个同年十二三岁的小伙伴虎侯来到俱乐部。那个青年约莫20岁左右,看到我又来打球,让我拿球上。我说,我的球已被你敲坏了,应该是你出球了。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拿出球发了过来。我顺手接过球放在桌上,学他的样用球拍敲破。“一比一平” ,我像裁判报起比分来。在场的有油脂厂的郑致祥、市二中老师杨勇良等人。那青年还算识相,见像要拼命的我向他跑过来,马上举手打招呼:“平了平了,不谈了。”以后再一起打球,客气多了。后来母亲解释说此话的初衷,是因为我们不欺人,也决不让人欺,尊严不能被辱,气势不能被压,为人、办事、处世要有底线。
几个月后还是在俱乐部,一个初冬之夜,一位常来俱乐部看打球的中年人对我说:“明天你到市少体校乒乓球教练张立宜处报到。” 这位中年人是谁?在旁的德才和俊发说:“市体委竞赛科负责人王湛。”
成功者的第一要素是胆量。如果我当时“被吓死了”,那就不会再打球,也就不会进市少体校,后来更不可能参军到炮兵体工队了。从“泡兵”到炮兵,是质的变化和飞跃。
母亲不是赖以依靠,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
日月如梭,我也结婚生子,转眼儿子已八九岁。我的弟妹也都有了孩子,家里已住不下了,父母亲准备带弟妹从新工房搬到新华二村去。这时我已调到报社工作。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不大适应繁忙的编辑记者工作,常常编写稿子要到深更半夜,为了夯实文字功底,又在参加汉语言文学的自学考试,所以我央求母亲暂时别搬家,帮我再带几年孩子。母亲说:我知道你的困难,你知道我的处境吗?你弟妹都刚有了孩子,弟弟的儿子又是先天性心脏病,搬家是必需的。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会如何安排呢?我无语。
在母亲的庇护下,儿女们一时会生话安逸,但母亲已经老了,还会更老,还会有病,今后还会让儿女照料。你们不自立门户,永远长不大,你要知道,母亲不可能一直依靠下去,要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再说,你从学打乒乓球到成为运动员;没有文艺天赋却学会创作;当兵时间不长却获得特等炮手;从没写过文章却成为编辑记者……你依靠谁了? 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吧。
一番话说得我不辨西东,猫不是狗不是,要断奶了!当记者的还是能抓住主题的。忽想起母亲与我说过的一则观音自拜的轶事:一佛教徒遇到难事,就去拜观音,却发现一位与观音长得相像的人在拜。“你是观音怎么还拜自己?”“我也遇到难事。” 观音笑道:“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想来我们之所以为凡人遇事只会去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世音菩萨,大约遇事只去求己吧。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自信、坚强和执著,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世音。我还是先把自己当成“母亲”,自己依靠自己。多年后回头一看,活得还算是滋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