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张謇,两个容易写错的名字,有同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南通发布

 

高大威猛、仪表堂堂的张骞久久伫立在白色的毡房门口,看着美丽的匈奴妻子在篝火上炙烤羊肉,晶亮的油脂“滋滋”地滴落,鲜香扑鼻,儿子张棉欢蹦乱跳抱来木柴给母亲当下手,黑色的猎犬在儿子身前身后跳跃。炊烟笔直地升上高而蓝的天空,残阳如血,刺痛了他的双眼。

张骞在匈奴已经生活了整整10年。

10年,他从青年迈入了壮年,他在这里娶妻生子,最能飞翔的岁月却被困守、羁绊在此,功名不成,年华虚度。

他凝望着毡房门口刺向苍穹的汉节,眼眶里渐渐蓄满了泪水。

1.8米长的黄色竹竿已经开裂,三重白色牦牛尾制的节旄已经大半脱落且色泽黯淡。

这是他奉命出使大月氏的汉节,当年从汉武帝手中接过时,他就承诺,一定会不辱使命,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

可现在,他和堂邑父等近百随从被扣押了10年,碌碌无为。

张骞的“骞”,本义是跛足的马,《广雅》解释为“飞也”,他还能飞得走吗?

这些年来,匈奴对大汉使团的监管越来越松懈,张骞时刻寻找出逃的机会。今夜,张骞就要重新擎起那杆汉节,带领使团继续向大月氏前行。

使命在心,永志不忘。践诺在行,一往无前。

这是公元前129年的一个草原之夜,张骞一声号令,携妻带子,率领大队人马趁着夜色,匆匆逃出匈奴。由此,九死一生的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从西域引进了大宛马、葡萄、苜蓿、石榴、胡豆、胡桃、胡麻、胡葱等大量物种。宋元时期,沿着张骞开拓的丝绸之路,棉花的种植也传入我国。

两千多年后一个初夏的夜晚,公元1899年5月22日,江苏南通城西北的小镇唐家闸陶朱坝,46岁的清末状元张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索性披衣起床,在大生纱厂崭新的车间里踱来踱去。

张謇抚摸着那些虽经打磨、上油,还残留着斑斑锈迹的织机。那些冰冷的美国机器是6年前张之洞用官款为湖北织造局购买的,在上海黄浦江边被风吹雨打了3年,直到1896年11月,经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其中的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入股大生纱厂。

今夜,机器沉默,散发着钢铁的腥味,在棉花的温暖气息里,刺激着张謇的神经。他既激动兴奋又忧心忡忡。明天,这些从未在江海大地上响起的大家伙将轰轰作响,大口大口地吞下洁白的棉花,吐出细长、坚韧的“魁星”牌棉纱。但是,纱厂运营资金仅有数万两,而开车后一个月的工本费就要12万两。没有资金购买棉花成为张謇的心头之患。面对困境,张謇破釜沉舟,接受好友和助手沈敬夫的建议,决定全面投产,用棉纱的收入来购买棉花,维持运转。“定计尽花纺纱,卖纱收花,更续自转。”但是,如果“至不能有花纺纱,则停车闭厂以还股东。”

1899年5月23日,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唐闸镇迈入了一个新时代,南通迈入了一个新时代。

大生纱厂开车的当月,棉纱每件获利在10两以上,年利可达14.6万余两。此后,张謇以纱厂为依托,兴办铁厂、面粉厂、油厂、皂厂等实业,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大生集团,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第一个渔业公司吕四渔业公司,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第一座博物馆、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第一所警察专业学校、第一所气象站……从工业、农业等实业,到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张謇全方位地苦心经营,成就卓著,当时的南通被誉为“全国模范县”。

2016年开始,南通市将每年的5月23日设立为“南通企业家日”。

张謇的“謇”,本义是口吃,《康熙字典》解释为:“正言也。”意为“正直 ”。

张骞和张謇,是两个容易搞混淆的名字。

大报大刊和网络上,把张謇误写成张骞的,又把张骞误写为张謇的情况,屡见不鲜。《文汇报》在一篇关于南通的报道中,称“19世纪末,张骞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回到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人民日报》则在《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一稿的标题和正文中“张謇”都错成了“张骞”,后来专门更正;今年3月下旬,我们南通的文艺家去汉中开展“张骞故里、丝路源头”的采风活动,带了一面横幅,拍照时才发现,误写成了“张謇故里、丝路源头”。

站在汉中城固县博望村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张骞墓前,我想,张骞,张謇,在冥冥之中,有着神秘而必然的联系。

跛足的,却骑马飞奔在大漠戈壁,开辟丝路,勾连中西;讷言的,却能言善辩高中状元,正直坚毅,开全国风气之先。

从汉江之源到长江之尾,从汉中到苏中,从张骞到张謇,我看到了些微的差异,但看到更多的,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血性和气质。

我相信,饱读诗书的张謇一定受到过两千多年前那位本家丝路英雄的熏染,他们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兼济天下的理想情怀,向着目标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斗志,放眼世界包容并蓄的胸襟博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一脉相承。

在张骞故里,汉江源头,我掬起一泓碧水,清凉的泉水从指缝滑落,又坠入澄澈的小溪。我知道,这貌不起眼的涓涓细流,终将汇入长江,然后浩浩荡荡,流经张謇故里,再奔流到海,演绎出蔚蓝色的波澜壮阔和一望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