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小的乡镇,有座安静的村庄。
那里住着许多人家,都是可爱的百姓,其实最可爱的还是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们。我也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我们都是在90年出生,90年成长,记忆也是从90年后才开始的。
大清早,大人、孩子从梦中醒来。各个人家开了门,飞出了鸡,赶出了鸭子,黑猪也在猪圈里“噜噜”地叫着……小孩子们忙穿好衣服,套好球鞋,赶着鸭子下水。春天的河岸上,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花在风中尽情摇曳着,花香沁人心脾。堤上的垂柳,像是被春风这把剪刀修剪过似的,倒影在清澈的河面上,犹如一位美女在河边梳妆,美极了。不远处,各个人家的烟囱上升起长长的炊烟,那是人们在准备早饭,为一天的劳作准备干粮。孩子们似乎闻到了香味,忙散了各自回家去了。这村庄早上并不安静。
等到夏天来了,属于我们的快活日子也来了。20年前的夏天,电器很少,家里唯一被奉为宝贝的就是那台14寸的黑白熊猫电视机。一到周末,好几个小伙伴来我家围着看电视,还学习电视剧里的画面模仿搞怪的动作,引得大人们哈哈大笑。家中没有空调、没有冰箱,吃的水果都是自然降温。去自家田里摘来瓜果,再打上一盆凉凉的井水(井水冬暖夏凉),把西瓜放进去泡半个钟头或者直接将西瓜放在水井里冰镇。午觉睡醒后来上一块,那感觉就是爽。20年前的冰棍也很少,都是在推车上卖的。村口吆喝一声,一群孩子呼拥而上。那时候凡是能吃上一根,内心就会很满足。夏天的晚上,可谓最难熬的时候了。起初我家盖得平房,窗户不大,一到晚上蚊子特别多,“嗡嗡嗡”地让人心里很烦躁,总是睡不着。奶奶手中的蒲扇便是驱蚊最好的利器,假使被蚊子叮一个包,擦上一点水仙牌的风油精,伴随着阵阵凉意,就慢慢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如果遇到村里集体放电影,那便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放电影的场边,总有几个人挑着瓜果零食担子,大人们给我们买几块糖果或一包瓜子,他们看他们的电影,我们便撒欢似的追着跑了,还能足足地炫耀一番。盛夏的夜晚,村庄是不安静的。
夏天是热情的,火辣的。夏天的农田里,秧苗顶着烈日正默默成长。等到秋天稻子黄了,父亲便在田里挥着锋利的镰刀割稻子,有时候还和邻居比赛看谁一天的劳动成果多。母亲则在一旁把割下来的稻子用草绳扎起来,摆放整齐。我也不闲着,拎一壶泡好的薄荷茶,唱着儿歌给母亲送去,或是在中午的时候送去几个热腾腾的馒头,大人们便在田里对付一顿了。傍晚,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父亲母亲再把白天好的稻子井井有条地堆在推车上,父亲总是乐此不疲地把我抱起来坐在车子最前面,母亲在后面推着。父亲的号子声、母亲的笑声、我的歌声仿佛连成了最美的曲调,悠扬在晚风中飘荡。这座村庄在收获的秋天是不安静的。
等到秋天过了,天气渐渐转凉,冬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了。屋后的梨树枝头挂满了白色的雪花,宛如一夜春风过后盛开的满树梨花、洁白无瑕,令人怜爱,赞不绝口。20年前,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杀猪宰羊、蒸白面馒头、切年糕,这时候我们总会美美的馋上几口,饱饱口福。老人们也不闲着,把新桃换旧符、贴年画、在地上画弓箭。母亲在为我缝制新年的棉衣棉鞋,还在我的长辫子上扎上红红的绸子,这打扮像是要去表演似的。等到除夕,我们吃过年夜饭,我便拿着父亲之前买的烟花棒在门前空地上挥舞,烟花灿烂、笑声更灿烂。接着全村也热闹起来,争先恐后地放烟花爆竹,原本漆黑的夜空瞬间被烟火点亮,像深空缀满繁星似的。除夕的晚上,伴随着联欢晚会节目的开始,这座小小的村庄沉浸在欢乐喜悦之中,一点也不安静。
而今村子里的变化可大了……
每到春天,家门前水泥公路两旁的树木抽出新芽,吮吸着春天的雨露成长;彼岸花竞相开放着,点缀了满目的绿色;不远处的河道被环卫工人定期清理,清澈见底。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新买了汽车,早上,孩子们不是赶着鸭子下水了,而是坐着汽车去镇上上培训班,学习跳舞、画画、下棋……到了傍晚,孩子们又坐着汽车回来了,摘下书包,向长辈们展示一天的学习成果,不时从家中传来掌声和笑声。这村庄也不安静。
夏至的晚上,人们不再是呆在空调房里纳凉,围着看电视剧了。妇女们自发组成了团队,在村里修建的公共健身场所跳起了优美的广场舞。随着音乐的响起,前来围观和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夏夜有风,其实温度还和20年前一样,只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她们对待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她们不再再守着家门,而是走出去,走到新时代中去,让身体的每处细胞都活动起来。因为她们的存在而让这个村庄不安静。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革,农村居民在政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大量引进了新的机械化设备,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让老百姓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中解放出来。机械插秧、无人机播撒农药、收割机收割、秸秆切碎还田,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实现更有效地发挥。农村办厂、个体经营的人也越来越多,扩大了就业渠道,妇女们就去附近的厂里打零工,既学到了新知识、又补贴了家用。每到傍晚下班的时候,她们谈笑风生,“你家姑娘啥时怀孕了?”、“你家细孩几个月啦?”、“我家的念二年级,会被很多古诗,还会跳舞呢”、“不跟你侃了,我家老头还等着我回家烧饭哩。”大家各自散了回家,接着就是锅碗瓢盆“乒乒乓乓”的声音,深秋的村庄静静听着各户人家的事情,可她的心是不安静的。
村里除了妇女、老人和小孩儿外,青壮年们都去城里打工了。入了冬,老人和小孩儿都穿上厚厚的棉袄,像南极企鹅似的,走路的样子特别可爱。妇女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操持家务。太阳照样每天东升西落,阳光洒下来,厚厚的积雪便开始慢慢消融,顺着屋檐掉落,滴在小孩儿的掌心上,晶莹透彻,舔上一口,浑然不知味道。村子比20年前安静多了。大家都是各自忙各自的事业,在自己的工作上奔波劳碌。每到年底的时候,小孩儿们经常跑到桥头张望,看看爸爸有没有回来。如果不是自己的父亲回来,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倘若看见了自己家的汽车,就手舞足蹈地蹦回来了。村里每家每户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更好了,大年夜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烟花竞相开放,好像在举行一场烟花盛会一样。这时候的村子一点也不安静,大家似乎还和20年前一样,沉浸在喜悦和快乐中。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先进,人民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