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40年 | 三代人的上学路 | 南通发布

我上的初中,是在离家八里路的余东初中。能考上余东初中当时是值得骄傲的。我们村里三个孩子都是走读的。那时正遇到三年困难时期,大家食不果腹,饥饿像毒蛇般缠着我们。我们每天四点钟就要起来,自己煮上些照得出人影的玉米粞粥,匆匆喝上几口,便背上书包,摸着黑赶路去学校上早读课。走的大多是农田间的乡间羊肠泥路,弯弯曲曲,有些地方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途中还要经过一处独木桥。每逢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容易滑倒,我们经常弄得满身泥水。冬天遇上下雪,大地白茫茫一片,雪后晴天,路面冻住了,又硬又滑,走在上面,如同溜冰场,一不小心就会仰面朝天摔一大跤。太阳一晒,雪渐渐融化,路面就要翻浆,一连几天,我们得走烂泥路,脚下的套鞋要沾上几斤重的泥。后来,我们曾有一段时间寄宿在校。

到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她有条件寄宿在学校,不用像我上学时迈开双脚每天往返。周一早上,我用自行车送她去学校;周末放假,我用自行车接她回家。走的是平坦的石子路,只在距家较近时道路是比较难走的泥路。那时,我女儿已不知饥饿是什么滋味,玉米粞粥早已远离了女儿。考虑到女儿读书辛苦,我还常常买“太阳神”、蜂王浆等补品给她滋补滋补。

到了我外孙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就在离家门口不远的东洲中学。每天早上不用外孙自己煮饭,都是我们为他准备好早餐。早餐是面包、馒头、各色糕点、粢饭团、手抓饼等。虽然学校近在咫尺,由于路上车辆较多,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用电瓶车接送他。碰到雨雪天,女儿用自家的轿车接送他。到外孙上高中时,他在近旁的实验学校就读。他每天早晨六点就去学校,晚上要近十点回家,往返学校都由我女儿用轿车接送。

我家三代人上学的路是从泥路到石子路,再到宽阔的柏油路和水泥路,所上的学校由数里路远,到近在咫尺,而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从双脚到自行车、电瓶车,再到汽车。窥一斑而见全豹,改革开放给我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给全家人带来了丰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