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记》读后——写给枕书的信 | 南通发布

《岁时记》读后

——写给枕书的信

玛丽夫人



亲爱的女儿:

下午看完你的《岁时记》,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既为你写出如此好的文章而骄傲,又为你写作过程中承受如此大的压力而感到不安。这里我谈谈对这个小说不成熟的一些看法。

你笔下描写的孟荻、陆明女性之间独有的知心知意,惺惺相惜,无论是傍窗听夜雪,还是一起逛秋之古本祭买书、一起泡图书馆、一起买菜做饭、一起漫步山中、一起旅行,都留下一幅幅美妙的图景,令我非常羡慕。

小说里美好的东西有许多,但主人公的结局却有点悲伤。孟荻的童年本来就很凄凉,你还安排她的丈夫早早去世,一个人抚养孩子,而且还得不到夫家认可。另外,陆明虽然在世人看来很幸福,却也缺少真爱。是她们俩最初的肝胆相照影响了后来各自的生活吗?其实我认为,女性之间的友情与夫妻间的爱情其实是不一样的,彼此不会有太大影响,两者可以兼得。当然,可能是你创作时有意要赞扬女性之间的感情,揭露男性对女性的情感剥夺与不尊重。

面对现实世界,你表现出相当的无奈。田云丽这个角色虽然只写了寥寥几笔,但非常令人叹息。居然服安眠药自杀,太可惜了。她不堪父母的唠叨,不堪所谓普世价值的约束,其实可以躲得远远的,完全不必理会父母。自己有能力,到哪儿都能生存,实在不应该自杀,对父母是非常残忍的报复,而且她的父母永远没有机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当然,我也觉得现在社会的确太过浮躁。比如,总是拿婚姻来衡量一个女人是否成功,而经济上的功成名就则被当做成功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是看重表面,喜欢随意评头论足,不知害了多少人。田云丽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另外,人们喜欢凭空想象,主观武断,人云亦云。你写的阿弥其实是因生病而去世,可网上一群人按照自己的想象随意推断是抑郁症而死,你一再内疚,觉得对不起阿弥,可别人反应非常冷淡。社会就是如此,没有人关心事实,谣言常常满天飞。

陆明深爱顾舟,可顾舟爱的是庞龄,然而庞龄又不爱顾舟。爱不需要理由,看似很般配的,真相却是缺少真爱,找到令人满意的另一半很不容易。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有时真的身不由已,不同角色有不同的烦恼。你写出了高学历女性所承受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总有人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读书,有什么用,早工作早生小孩早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可是早工作早生小孩,就真的等于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吗?到那时,照样有人要搬出一套新标准,指责你不够“安稳幸福”。因此,随别人去说,走自己的路。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每个人有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世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普通人只要吃好穿好,而要过上丰富的贵族般的精神生活,可能要靠几代人的积累与努力。学习尽管非常辛苦,但每天有收获,内心感到满足,这是很快乐的。有知识的人值得尊重,也值得大家羡慕,只是那些平庸懒惰的人常常借口说读书无用,这是不应当的。

我很喜欢你写的四季景色的变化。每个季节都有鲜明的特点,景色与人物内心活动总是完美融合。孟荻、阿弥热爱大自然,精通植物。孟荻喜欢画植物,与陆明都爱猫,爱一切美好的东西,这无疑是你个性及趣味的体现。文中处处是古典之美,处处显露出你所具备的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这让我想到自己从前学的是植物学,而你从小就喜欢翻看我的那些专业书。虽然我早已抛弃了从前的专业,却无意中对你产生了影响。比如你笔下的人物——孟荻的哥哥孟琨,去北京学了植物学,走在我曾经走过的路上,并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我很感动。

永远爱你的妈妈

2018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