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金庸的小说,发现他对中医文化有相当的研究,尽管其中描述的毒药和解药纯属虚构,其原料、制法及功效也离奇古怪匪夷所思,再加上江湖儿女错综的命运,让中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黄药师做的九花玉露丸,江湖上盛传的无常丹,赵敏手里的黑玉断续膏,《神雕侠侣》中的十香软金散,《天龙八部》中的通天草、九转熊蛇丸,都有神奇的功效和巨大的杀伤力,其药效对整个故事情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年前只是把武侠小说当故事来读,认为仅仅是故事而已,金庸逝去后重又捧起,忽然读出了许多当年不曾感受到的东西。江湖怎么会仅仅在故事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辗转轮回相生相克对于世间万物都是适用的。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因中了情花毒而痛不欲生,多亏吃了花园边的断肠草才有了一线生机。小说中的情节描写得夸张,但断肠草确实存在,它不是一种植物的学名,而是一个通称,泛指那些能引起呕吐等强烈反应的剧毒植物。这样的毒药似乎是小说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江湖人士攻击敌人和防身自卫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中毒后一般有两种治疗方式,一是及时服用应对的解药,二是以毒攻毒。有些毒药即便是没有解药,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相应的药物以解毒,洪七公不是曾经说过吗,凡毒蛇出没之处,七步内必有解救蛇毒之药,其他毒物,无不如此,这是天地间万物生克的至理。小说终究是小说,在现实中虽也有误食中毒的实例,《本草》里记载的断肠草叫钩吻,据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就是品到了断肠草才被毒死的。但在中医的治疗中,断肠草这类植物可以作为重要的镇痛药。
那天与朋友探讨好人与坏人的界定是件很难很难的事,善与恶已经越来越被赋予更多的意义,越长大便越模糊了好坏的界限,很多事都已经看不懂了。比如断肠草,看名字就足以让人心颤,断肠除去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理病变以外,现在更多地被引喻为伤心欲绝。伤心看上去不是一件好事,但伤心过的人一定比甜蜜一生的个体来得坚强隐忍。你绝对看不出来第二天明媚的阳光下,有人在昨夜肝肠寸断,又在黎明来临前擦干眼泪鼓起生活的勇气。东邪黄药师,多少人闻风丧胆,但对老婆和女儿却柔情满怀,西毒欧阳锋真的是毒,可对侄子却疼爱有加。立场不一样,好与坏马上就显现出真实的面貌。
常常受挫的人生命的经纬都会开阔一些,只看到好的一面固然幸福,但一定比不上看透后的淡定来得更智慧,有些东西看上去邪恶,也没必要避之不及,比如断肠草,杨过若不是受了洪七公的启发以毒攻毒,恐怕早就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