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过场、不听汇报、不打招呼 | 直击环保抽查现场 | 南通发布

26日上午9时不到,离高速海安东出口不远处,市攻坚办攻坚二组副组长贾恩荣与海安市攻坚办专职副主任吕红梅等几人聚拢在车头,一边搓手哈热气,一边看着车头上用小石子压着的几张白纸。

“来意大家都知道,就不细说了,这上面几十家企业,我随机抽4家,另外再看几家建筑工地。”贾恩荣简单说了几句,挑选了几家企业。近期,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为此,省攻坚办特别发出紧急通知,一旦出现大气质量红色预警,各设区市攻坚办就要行动起来,重点检查各地各部门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这种检查,我们不走过场、不听汇报、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直奔现场。”

不多时,汽车来到海安华强染整有限公司门口。说明来意,检查人员进入厂区,企业生产运行负责人刘伏兵闻讯赶了过来。

“昨天,省里发布了大气质量红色预警,按照规定,你们企业要停限产,接到通知了吗?”贾恩荣边走边问,他的目标是企业锅炉房。

“知道,前几天攻坚办就通知了,正好这几天春节要到,工人都放假了,企业已经停产。不过如果是平时,我们也会采取停限产措施的。”刘伏兵回答说。

来到锅炉房,一片凉意,确实不在生产。来自市环保监察支队队员刘鑫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根据要求,你们要使用生物质燃料,不能再烧煤,这样燃烧的废气经过处理,排入周边环境才不会对大气质量有影响。”刘伏兵表示,企业之前使用的是燃煤锅炉,去年7月已经根据要求改造成生物质锅炉。“大气质量事关每个人,改成清洁能源的,对我们自己也有好处,再加上环保部门经常上门检查,我们也没必要弄虚作假。”

接连检查了几家生产企业,情况良好。汽车驶入海安市区,随机找了一家建筑工地门前停了下来。这处工地大气质量实时监控器正常运转,进出门口都有车辆冲洗设备,场地非常干净。“这是一家过了取土期的工地,几乎不会产生扬尘,干净是应该的。”老贾来自于城管部门,对扬尘管控非常熟悉。他把目光投向了马路对面的另一处工地上。

穿过马路,来到名为海安金融集聚区项目双楼工地。检查人员发现,工地取土坑内只覆盖了部分防尘罩,大部分尘土裸露,寒潮带来的大风一刮,立刻带起片片尘土,防尘雾炮也不在工作,硬质化的地面上都是尘土。不过幸亏围墙四周的喷雾都在工作,所以实时监控显示这里的空气质量还不错,PM2.5和PM10的指数都在22左右。对此,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已经停工,取土坑这两天平整后就会加盖防尘网。吕红梅有些生气地说:“之前几次开会都谈到防扬尘的问题,怎么做也都通知到位了。你们这个工地就在市中心,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应该,立刻进行整改,明天我们还要来检查。”

同行的市攻坚办宣传组组长顾晓晖介绍,在专业人员奋战一线的同时,市攻坚办还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巡访团、“美丽南通使者”对环保工作加强监督,加快形成以社会共治促进环境良治的新模式,凝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强大合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污染防治攻坚必定取得胜利,碧水蓝天将实实在在呈现在群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