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理岗位干了31年的谢娟,始终以患者为先,用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巧、创新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敬重、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同事的依靠和领导的赏识……今年,她被南通市总工会授予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
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待患者如亲人
1988年8月,刚刚从南通卫生学校毕业的谢娟进入了通大附院妇产科从事护理工作。从一开始的适应工作、苦练基本功,到逐渐掌握了临床技能,谢娟的护理技术越来越娴熟。但是生活是残酷的,每每遇到因病痛折磨而即将离去的患者,谢娟总是尽量陪在病床前,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悉心照料。
刘女士是一位50岁的卵巢癌患者,与前夫离婚后独自带着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化疗期间仅有三五好友前来看望,但谢娟却和她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由于病痛一到晚上刘女士就睡不着,值夜班的谢娟就主动与她聊天、开导她,久而久之刘女士把谢娟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刘女士弥留之际,她拉着谢娟的手拼尽全力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如果有一天她遇到困难来找你,不要拒绝她……”见谢娟痛快地答应后,刘女士这才渐渐放手安静地离去了。这件事对于谢娟的触动很大,刚刚工作3年的她意识到了性命所托的责任,此后她也渐渐成了许多病人的亲人和依靠。
“护理的工作其实就是这样普通,但患者在无助的时候,我们护士就成了很多人唯一的依靠和亲人。”谢娟告诉记者。
与病患的倾心长谈触发创新灵感
多年的护理工作,让谢娟获得了发明创新的灵感。
8年前,谢娟按常规给一位出院病人打回访电话,而这位做了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跟她聊了整整70分钟。在电话里,患者倾诉了术后给自己生活和家庭带来的影响,谢娟不断地鼓励她,并联系了患者的手术医生给她进行进一步的科普宣教。这件事触发了谢娟的创新灵感,搭建延伸护理服务信息平台这个想法被提上日程。
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构建研发项目,是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构建的专科延续护理信息平台。可实现院中、院后服务移动化,实时在线为康复期患者及慢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齐联动,并利用构建的专科疾病知识库用于患者全程随访,实现了院内、院外服务一体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平台关注用户1214人,签约患者792人。目前,该科研成果已在附院心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等10余个专科推广,同时也在医联体和市内多家医疗机构进行推广,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南通市“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的典范,为南通市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谢娟也因此获得了第三届南通市职工“十佳科技创新成果”奖。
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硕果累累
致力于临床护理科研创新的谢娟,不断解决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克服各种困难,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因此取得一系列临床护理、教学和科研成果。
近年来谢娟获得了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南通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市级、院级课题3项,参与国社科以及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辅导护理科研专项6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
31年的时间谢娟不仅见证了自己的医路变化,也见证了整个护理行业从被动护理变成现在的主动护理和优质护理之路。她希望护士的工作范畴可以更广泛、更专业,她希望护理人员可以从临床中的执行者转变为护理技术的引领者、革新者、创造者。“不论前路有多曲折,我们护理人员创新的源泉不会枯竭、发明的动力也不会停歇。”谢娟饱含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