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在北京吃烤鸭

1985年

在北京吃烤鸭

□韩铭

电视台早期使用的都是磁带录像设备,地方台向上级电视台发稿除了省台可以微波传送外,其余都要寄送录像带。如果通过省台上传,发稿就算省台的。为了更好地宣传南通、扩大南通的知名度,南通电视台在初创财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隔一段时间将精选的一批新闻成片录到一盒磁带上,派专人送去北京,争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85年夏秋,我首次去北京就是受指派到中央电视台送片子,将文稿和录像带当面交到《新闻联播》编播组负责人罗明(后升任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手中,听取修改意见和宣传报道要求。

事情办妥,我与正巧也在电子工业部开会学习的好朋友小张约好,周日在京城主要景点游玩了一天,我俩曾在南通电容器厂共事7年。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最后,两人来到前门大街全聚德北京烤鸭总店,吃大餐、饱口福。那时,全聚德总店没有现在这般富丽堂皇、豪华气派。一只北京烤鸭10元,服务员说:一般两个人点半只就够了。我们心想,好不容易来一趟首都,北京烤鸭名扬海外,要吃就吃个过瘾,再说两个大小伙子一只烤鸭还吃不下?一咬牙,豁出去点了整只烤鸭,加上几道凉菜、小炒和啤酒,一共22.8元,花去小半个月的工资。

烤鸭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食珍录》就记有炙鸭。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用炭火烘烤制成烤鸭。朱棣夺取帝位并迁都北京,烤鸭技术也随着带到北京。同治三年,北京出现了全聚德烤鸭店。

天下美味的北京烤鸭主料为“填鸭”,这是特种的纯白京鸭,采用填喂方法育肥。烤炉用枣、桃、梨等硬木作燃料,少烟且有香味,火力文而不烈,鸭肉味道醇厚。

两人边吃边喝,边聊边等,大约过了四十几分钟,一整只刚刚烤制的北京鸭烤就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地端上了餐桌。服务员一边介绍北京烤鸭的知识,一边当场片皮、分切、装盘,但见鸭皮色泽红艳、鸭肉白肥细嫩。迫不及待抓起面薄饼,夹卷几块鸭肉,配上其他素料,蘸着蒜泥面酱,一口下去满嘴流油,无可名状的美味彻底征服了我们的味蕾。

起初,两人狼吞虎咽、大快朵颐,充分享受美食带来的快感;之后,改为细嚼慢咽、仔细品味,体验皮脆肉嫩、肥而不腻的滋味;再后,肚子撑圆、直打饱嗝,真所谓“嘴大喉咙小”;临了,盘中还剩下一些鸭肉,两人对半一分,包上几块鸭肉,各拿一罐啤酒,顺着前门大街向天安门广场踱去,边散步边消化。

天色渐黑,华灯初上,两人围着天安门广场整整逛了一个多小时,手里还剩下最后一块鸭肉实在吃不下了,只好忍痛丢进垃圾桶,互相嘲笑:这下烤鸭真是吃过瘾了,也不枉来北京一趟。

多年以后,市区十字街的南通饭店率先引进了北京烤鸭,据称使用的食材、酱料和果木烤制方法等都与北京全聚德相同。每桌12个人就上一只烤鸭,每人也分不到几块,到嘴不到肚。再后来,很多饭店也都相继推出北京烤鸭,各色烤鸭更是铺天盖地,烤鸭早已成为平常菜肴,倒是饭店的消费者个个像伸着脖子被填进饲料待宰的肥鸭。

因为工作关系,天南地北采访,全国各地的各色烤鸭也品尝过不少,但总感觉与北京全聚德烤鸭总店的味道差那么一点,令人回味无穷、至今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吃到的那只北京烤鸭。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