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大生二厂的兴建与毁灭

启东大生二厂的兴建与毁灭

□朱今更

大生二厂,又称大生纺厂分厂、大生二纺厂、久隆分厂、崇明分厂,1920年改称大生纺织公司,厂址在今启东市二厂镇,原属崇明外沙,风水先生称厂址是“金蟹银壳”的风水宝地,那里的土地熟化,比垦牧公司围垦的六堤、七堤要早,更适宜种植棉花,张謇先生择地建纺厂,高瞻远瞩,一举多得。

大生二厂,1905年5月动工兴建,1907年3月竣工投产,历时22个月,在那个没有工业的年代,不能不说这是奇迹,令人敬佩。

兴建大生二厂,总投股银86.58万两,购地262亩(第一次购地165亩,第二次购地97亩),建厂房586间、附房356间,轧花、纺织、锅炉、发电一应俱全。投产时有纺机2.6万锭,1921年增至3.5万锭、织机200台,有职工3000余人,《大生系统企业史》称“规模相当宏伟,建筑完整,远在唐闸一厂之上。”

1922年以前生产的棉纱,全部用南通棉花作原料,副牌掺和外地棉,所产纱支品种有7、9、10、12、14、16、20支和双股、三股线,商标以魁星牌为主外,还有正副寿星和“一支桃”平布、双鹿与单鹿牌斜纹及面粉代布,生产14支寿星牌、轮船牌棉纱3万箱,纱支白匀,很受用户欢迎。

当年张謇举为总理,张詧为助理,两年后张詧任总理。与二厂配套的有二厂镇、老街、大生医院、大生子弟小学、乙种农校、久隆宅东小学、久隆大储七栈、老三和港港区与堆栈等。

1907-1921年底,二厂实际获利427万规元两,为建厂投资股银的近五倍,其中上交清政府官利122.37万两,红利305.21万两(其中公积金为19.43万两,余利177万两,花红86.08万两,其他22.55万两),真是金蟹银壳大富大贵。

时至1922年,在产销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二厂却意外地亏损了31万两银元(大生一厂亏损39万两),主要原因如下:

1.自然灾害,1922年遭灾,市场出现反常,棉贵而纱贱,本末倒置。

2.流动资金发生困难,股东见利即分,船下无水寸步难行。

3.客户欠账,久宕不还,而且越欠越多。

4.向金融乞求借贷,寄人篱下。

5.挖肉补疮,向职工、社会借取高利贷。

6.大生企业内部相互竞价,自相残杀。

7.日帝釜底抽薪,大量低价倾销棉纱棉布,还波及原料大跌价,仓库中皮棉每担55元跌到40至35元,令二厂雪上加霜,坐以待毙。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1925年7月,二厂及大生各厂因欠银行贷款,即被银行接管,直接管理(当年管理二厂的是陈子乔、卢汉屏二人),他们缺乏专业管理知识,造成大生内部竞价,这是最致命的。总之在银行接管十多年中,经营无起色,仍被债务魔咒紧紧套住,无力自拔,而且越陷越深,最后二厂不得不只以40多万元低价拍卖,自此改名换姓永别了大生。

1939年9月14日,二厂厂房住房连同小学,一并被日寇飞机炸毁,部分残屋,于1941年6月,为阻止被侵华日寇占为据点,中共启西区委发动群众全部拆除,至此,大生二厂,从平地起家复为平地,一切归零而彻底破产毁灭。

二厂的破产毁灭,是大生资本集团的一个重大损失,是整个中国民族工业悲惨遭遇的突出表现,也是中国棉纺工业被日本帝国主义压垮的典型事例,日寇侵略中国的罪证。

1960年,在大生二厂废墟上,建了大生粮库及新港轧花厂,该厂自建厂到2003年改制的43年中,累计加工皮棉293万担,上交国家利润1270多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298万元),如同大生二厂1907-1921年的利润,盆满钵满,一片欢歌笑语。2003年新港轧花厂类似当年大生二厂破产,以420万元售于个体户,轧了10年棉花,加工效益也不错。

2015年9月个体户以1200万元,将厂转售他人,他人同时买下粮库,将所有房屋全部拆光,二厂又复为平地。他人围绕张謇业绩,发扬大生创业精神,改办大生文化艺术园,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

参考文献:

《启东县志》《启东文史选辑》《大生系统企业史》《启东市供销总社历史资料》等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