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办公桌前,他为民服务到最后一刻

倒在办公桌前,他为民服务到最后一刻

——追忆如皋市公安局因公牺牲民警谢翠东

老谢走了,倒在默默奉献了30年的岗位上,没来得及和任何人告别。8月23日上午8时20分许,如皋市公安局袁桥派出所民警谢翠东被发现倒在挚爱的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53岁。

虽然设在老家的灵堂位置偏僻,但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有朝夕相处的战友和亲朋,有自发赶来的社区干部和群众,也有当地的各级领导。

倒在岗位上,生命定格在值勤中

整洁的桌面,半杯白开水,一盒开了只吃了一颗的吗丁啉,一份居住证办理申请表,受理人一栏签着“谢翠东”三个字,日期永远定格在了8月23日。

23日上午8时20分,与谢翠东共用一间办公室的民警谢建走进办公室,发现谢翠东瘫坐在椅子上,头向一边耷拉着。闻讯赶来的同事一起把谢翠东抬上了120急救车,不过一切还是太迟了。

22日早上8点,谢翠东像往常一样到派出所交接班,开始24小时的值班备勤。上午9点07分,接到报警,两辆电动车相撞,有人受伤,双方在袁桥医院发生纠纷。谢翠东带上单警装备和同事沈渊赶到现场,原来双方早先发生事故并私了,但报警人到医院后发现骨折,不满赔偿,发生口角。谢翠东赶紧安抚双方情绪,并按交通事故进行了受理。10时许,辖区一居民来反映需要更改出生日期,谢翠东和同事谢建一起详细做了谈话记录,结束时已近中午。

其实22日一早,谢翠东就隐约感到心里堵得慌,还和副所长范红亮闲聊时说起过,范红亮问他要不要去看医生,却被谢翠东一句“没事,再说吧”回应过去。下午2点半,谢翠东向所长孙健请假去医院,但5点多,孙健在所里又看到了谢翠东,问他什么情况,他只说没事,“约了明天再去做其他检查,我先回来值班。”

22日晚11点,辅警江军在所里的停车场遇到了谢翠东,“他说到车上拿点材料,要整理一下。”江军没想到这竟是他和老谢的最后一面。23点58分,谢翠东依然感觉不适,便让辅警谢海峰陪同前往附近医院就医。23日零点20分,拿着医生开的吗丁啉,谢翠东再次回到办公室,倒了杯水把药服下,在一份居住证申请表右下方签字,并在日期上写下了“8月23日”,此后再也没能起身。

扎根社区30年,他是辖区群众的“贴心人”

翻开谢翠东的简历,简单而平淡。1988年7月,从原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分配到如皋市公安局邓园派出所,谢翠东从警的30年一直扎根基层派出所,做了一辈子的社区民警。他没办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案,总是一个背包,一身警服,一脸笑容地走在群众中间,直到倒下这一天。

曾经和他一起共事多年的辅警朱小军,对谢翠东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身边的黄色小方包,里面装着笔记本、相机、材料纸、印油,还有帮群众补办的户口簿、身份证。“刚开始,我也不理解,觉得没必要揽事儿。”朱小军说,辖区张大爷在一次入户调查时咨询户口簿丢了怎么办,谢翠东第二天走访时就把补好的户口簿带给了他。像这样的事情,谢翠东不知道做过多少次,对他来说,能帮群众做的,他从不怕麻烦。

长期做“片儿警”,他把青春全部献给了社区,也因为个头不高,办事热心认真,直到现在,群众还亲切地喊他“小谢”。在邓园,只要提到派出所“小谢”,无人不伸出大拇指。2014年,如皋市开发区派出所受理了一起酒疯子闹事的警情,当事人借酒发疯,现场较为混乱。周围群众说,最好让“小谢”来。处警民警联系谢翠东到场后,他三言两语就控制住了酒疯子。大家都说,谢翠东在邓园二十多年,帮人无数,这个“面子”不是谁都能有的。

平时话不多,和群众的话却说不完

“老谢平时话不多,但和群众却有说不完的话。“范红亮说。2016年,所里将第一警务区调整给谢翠东负责,下辖3个村居、常住人口1.1万余人,是袁桥治安状况最为复杂的片区。

起初,辅警黄圣山心里还挺“埋怨”谢翠东,“他只要有空,就拉着我们一起下社区,那段时间,基本没有休息。”

“做社区工作,没有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这是谢翠东常说的一句话。辖区企业多、人员流动大,为了不让外来务工人员跑冤枉路,谢翠东在每次企业集中招工后,都主动上门为外来人员办理暂住证,集中发放。

“虽然53岁了,但老谢办案绝不含糊。”袁桥派出所民警高远说。今年3月,一起跨省电信诈骗案的涉案人员多达30多人,由于所里人手少,老谢两次主动前往河南出差,单程就要12小时,到当地后还需要审讯、带人,几乎连轴转,老谢没有抱怨一声。

面对工作,老谢从未退缩,每次有荣誉,他却总是推让。他的“表彰奖励”栏里只有3个荣誉,一个优秀社区民警,一次嘉奖,还有一次妻子被评为“十佳警嫂”。

带着对父亲的崇拜,儿子谢杏岑也在2015年穿上警服,目前在市公安局港闸分局秦灶派出所工作。“他总对我说:成了公家人,就得好好干,要对得起警服,对得起老百姓。”谢杏岑从父亲的办公室拿走了三样东西:一摞笔记本、一部手机、几盒药。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上面特地标出了8月26日,这天是妻子的生日,他答应妻子一起到南通儿子家过生日。可如今,这只能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兑现的“约定”了。

本报通讯员 曹钰华 李孝文

本报记者 何家玉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