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创新,进军百亿级企业

(上接A1版)

企业前身“吉庆镇黄海纺机配件厂”,主要进行化纤配件制作,办厂当年初见成效,但陈文凤认为化纤市场是一块富有发展前景的领域,1992年开始涉足化纤长丝生产,实现了第一次转型。转型的成功,使得公司开拓了全新的市场增长点,锦纶丝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规模日益发展壮大。

市场的需求推动着产品的变革,陈文凤敏锐感受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她决定实施第二次转型,向尼龙切片的前道工序延伸,计划通过产业链的拓展和完善,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中国的尼龙产业生产基地和产品研发基地。

2005年至2007年,公司先后引进日本、意大利的先进设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产品品种有了延伸,制作出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面料。之后,文凤集团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该集团为河南省第二大国有企业,与之联合组建了“中国平煤神马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动尼龙66切片产业的整合和优化升级,不断给合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为解决锦纶纺丝工厂所需原料锦纶6切片长期受制于进口瓶颈的制约,进一步延伸锦纶产业链,文凤集团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第二次握手,创办了江苏永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全部装备完成升级,形成年产20万吨锦纶6切片规模。

2008年,围绕国家产业化调整,企业再投入9.98亿元,创办了南通永大管业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天然气、页岩气和海洋开采专门使用的石油管材和特殊扣,开启了集团企业由化纤产品向石油管业的第三次转型。“企业转型,什么最重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这才是企业存在的价值。”陈文凤想尽一切办法做认证、招投标、跑市场、跑客户。永大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后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品质量和体系认证,2012年,企业终于取得了针对石油钻具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API系列认证,同年成为中石油的合格供应商,2015年取得中石油一级采购供应商资质。

履职尽责,

目标海安首家销售超百亿企业

“企业靠产品,产品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企业要向高新技术发展,才有前途,才有市场,才会高质量发展。如果不重视人才,不重视科技发展,不重视研发能力和研发重心,就会被淘汰。”陈文凤说。

近年来,集团把引进创新人才和培养革新人才相结合,集团现有员工1000多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8名,从全国各地引进化纤专业高级人才28名。集团投入资金确保68户人才家庭生活无虑。公司前后与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西安交大苏州院、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省级“特种尼龙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文凤东华大学化纤研究院”,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每次搬迁历程中,陈文凤想着的首先是合理规划厂区,整理周边生态环境。企业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从清理污水污物着手,投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将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通过整治周边生态环境,给周边群众带来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便利。

陈文凤始终认为,既然选择做企业,就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要对员工和社会负责。“像我们做企业的,一个肩膀挑着政府的担子,一个肩膀挑着银行的担子;一个肩膀挑着员工的担子,一个肩膀挑着家庭的担子。”除了高端人才,企业吸纳下岗和农村富余劳动力400多名;扶助特困学生,每年每人支付学费3000元至5000元,对于考上大专、大学、研究生的,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和1万元的奖励;逢年过节给当地敬老院老人送钱送物;对公司身体患病和困难职工每年每人补助800元至1000元;每年支持地方桥梁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10多万元;近几年积极抗击台风、雷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救灾总捐款达到100多万元……

文凤集团始终热心公益,致富不忘回报社会。集团前身原海安第一化纤厂曾作为江苏省“中华爱国集体”荣誉登录《中华爱国国典》,陈文凤曾先后获得“爱职工的优秀厂长”“送温暖献爱心模范个人”“奉献社会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大胆阔斧一女士,凤毛麟角有志气,化作彩丝连月宫,纤纤细流润大地。”这是陈文凤魅力的写照。如今,“铁娘子”意气风发,正带领文凤集团向百亿级进军,文凤集团有望成为海安首家开票销售超百亿元的企业。

本报通讯员 张海伦 徐蓓 本报记者 赵勇进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