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乐享三级医院服务

“顾爷爷早,我们又来啦。体检报告我看了,恢复得挺好的,要坚持吃药,我们一起努力。”18日上午,港闸区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的老年病科联合病房内,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顾红艳正在查房。

“谢谢,让你们费心了。”听到专家查房的建议,89岁的顾政(化名)笑得很开心。前段时间,老人肺部感染,在市六院确诊后,本该住院治疗。奈何医院床位紧,且子女照顾不方便,市六院通过“绿色通道”,帮老人联系了家附近的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开始还有些不放心,结果这里的医生、护士很多都是来自六院的,子女照顾也方便,我的病好了。”

今年初,市六院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与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成立了一体化老年病科联合病房,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康复期、老年病、晚期肿瘤等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持续医疗服务。开诊2个多月来,已收住了89名老年患者,其中市六院分级诊疗转诊43人,幸福社区门诊收治46人。“这里有服务周到的医护人员,居住环境一点都不像医院,更像住在家里。两个人一间病房,空调、独卫、冰箱、微波炉等生活和医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除了长期专业的医疗护理照护,家庭化的病房设置也让老人及家属十分满意。

“这些年,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我们中心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潘霞介绍说,但由于先天受限,中心医资力量并没有同步大幅提升,结果导致大医院看病往往人满为患,而基层社区医院却冷冷清清。现在,通过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善。“市六院与中心共建医联体,我们的病区已经逐渐饱和,更为关键的是,中心的医资力量在与市六院专家协作中,也得到很大提升。”

市六院院长金琰斐表示,为更好发挥医联体的作用,医院建有专门的病人绿色通道,“联合病房”无论上转还是下转,专车随时待命,点对点对接,无需患者来回奔波,而患者在社区医院的就诊资料也会在第一时间通过信息平台传送给六院的主治医生。同时,在保证同质化病区管理的同时,“联合病房”药品齐全、收费标准低,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通过“少花钱,看好病”,感受医改带来的利好。

近年来,我市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医改攻坚,五大专科联盟、市区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综合医院集团、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形式医联体在市域和县域实现全覆盖。目前,市属公立医院、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全面参与医联体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专家资源和技术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这些举措不仅分流了病人,实现了大医院医疗转向社区康复的无缝对接、一体化管理,让此前在大医院无床可住的病人“下转”有处可去,也有效提升了基层社区的技术水平、床位利用率,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化的配置,也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新医改分级诊疗提倡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陈 可

本报通讯员 张凌丽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