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
日前,沈阳一家医院张贴出“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告示,引发争议。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除沈阳外,近年来长沙、郑州、西安等地都出台了类似政策。根据各地政策差异,不同地区高层次人才可享受优先挂号就诊或住院、医疗就诊绿色通道等便利。
(8月25日 中新网)
丰富公共资源才能一劳永逸
□王旭东
人才优先至少是部分符合“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让人才“变得更好”无需解释,显而易见。人才优先了,其他群体是否“境况变坏”?这是问题的关键。
公共资源必须秉承公共资源分配的定律——公共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有必要重申,平等享受社会的公共资源的原则不能丢,更不能顾此失彼,如果讲, 可以允许人才拥有量身定制的“绿色通道”,那么,其他群体的通道也要随之扩大与扩张,以期达到相对公平。
丰富公共资源才能一劳永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均”问题。鉴于此,仅仅做到人才优先是不够的,而应该以人才优先为动能,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分均匀。
高层次人才就医优先弊大于利
□关育兵
目前,就医时已经有了“老年人优先”“军人优先”的惯例,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7.3%,平均近4个劳动力赡养一位老人。当然,我国的军人数会远远少于此,但数百万还是肯定的。现在,再加上各地认可的高层次人才,有的还包括其父母、配偶和子女,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医院里,可能4个人,或者更少人里,就有一个是享受优先待遇者,这样的优先,还能是优先吗?更让人担心的是,今天给高层次人才开了先例,那明天优秀的企业家、纳税大户会不会也如此呢,从社会价值、财富贡献来说,他们并不小于高层次人才。然后,劳模、航空航天工作者等等,是不是也该享受优先待遇呢?
就医为何会“老年人优先”“军人优先”呢?究其根本,在于老年人是社会的弱者,长久等待对他们是个考验;军人承担特殊使命,须臾耽误不得。毋庸置疑,人才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因素,但他们并不是弱者,也不承担特殊使命,是否需要对高层次人才实行优先待遇,值得商榷。进一步来说,高层次人才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时候,他们也必然会得到社会各方面价值的认可,有了这些认可,他们自然会比老年人、军人有寻找、享受到更多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这是他们与老年人、军人不同的地方,给予就医上的优先,意义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