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俩家门口捕鱼时不慎翻船坠河,闻讯而来的他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义伸援手
山东好人在通州勇救落水村民
“我和这位大哥素不相识,要不是他在紧急关头出手相救,我们夫妻可能都已不在人世,他是我终身难忘的救命恩人。”9月1日下午,在通州区石港镇志田村村部,村民孙海锋握着在通州打工的山东好人陈怀远的手激动地说。就在8月14日下午4点多钟,31岁的孙海锋经历了夫妇翻船落水、妻子不幸溺亡、自己意外获救的惊魂一刻。
事件还原
家门口捕鱼时不慎坠河
家住通州区石港镇志田村56组的孙海锋,农家小楼前挖有一个数千平方米的鱼塘。8月14日下午,为了给当晚聚餐的亲友准备一点河鲜,他和妻子坐着一艘用塑料油桶改装的小船到鱼塘里捕鱼。下午4点半左右,或许是操作不当导致重心不稳的缘故,小船突然翻沉,夫妇俩同时落水。慌乱之中,水性一般的孙海锋使出浑身力气把妻子向岸边推去,自己却连连呛水,逐渐失去了知觉,身体慢慢下沉。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急救室的病床上。而他的妻子,则不幸溺水身亡,留下他和一对7岁的双胞胎女儿相依为命。
一位邻居大妈事后告诉孙海锋,当夫妻俩在水中扑腾的时候,一位老太太发现了异常情况,便急忙大声呼救。暂住在附近不远处的山东男子陈怀远闻讯后,大步流星地赶来。他迅速脱去汗衫,放下手机,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我朝池塘中间游去,准备先拉住男的,然后顺带把女的一起送上岸,没想到当我抓住孙海锋的头发辗转将其拖回岸边时,他老婆已不见踪影。”陈怀远不无遗憾地说。当时孙海锋已经昏迷,陈怀远立即将其放平,用力按压他的胸部,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孙海锋苏醒后才匆匆离去。
救人者说
“危急时刻,救人要紧”
在料理完妻子的后事之后,孙海锋便急切地想找到这位山东好人,他要向救命恩人当面致谢。几次上门找人未果后,他便在本地某论坛发帖,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尽早找到恩人,同时也希望在更大范围内弘扬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现年35岁的陈怀远来自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花园乡捷庄村,来通州打工已有一年多,目前租住在石港镇志田村。当记者向其了解救人的情况时,他说:“危急时刻,救人要紧。当时没有想那么多。”陈怀远初中毕业后先后到过北京、上海、青岛等地打工,“我发现南通的居民非常热情和淳朴,他们对我很照顾,经常给我送自家种的蔬菜瓜果。”陈怀远透露,他8岁时也曾经落水,幸好被同村的一个爷爷救起,从那时起,他就在家人的催促下学会了游泳。
打听到陈怀远的住处后,孙海锋一家带着礼物登门致谢。“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以后不管你到哪里打工,不管你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倾力相助。”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壮举,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当然还会挺身而出。”陈怀远说。
各方点赞
将为陈怀远申报“见义勇为”称号
“这个山东人挺好的,平时和我们见了面都打招呼,这次下河救人,真的了不起。”目睹事情经过的孙海锋邻居陈小红说。
山东男子陈怀远义救通州落水村民的事迹传出后,引来各方点赞。通州区石港镇宣传委员郭杰表示,陈怀远在通州打工,是一个新通州人,他的救人义举值得大家学习。郭杰透露,他们将联系通州区见义勇为基金会,为陈怀远申报“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山东好人在通救人不留名的义举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捐资助学不留名的“莫文隋”为代表的南通爱心群体就曾名扬全国。1998年3月,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应运而生,20年来,江海志愿者人数从最初的34人发展到120万人,他们活跃在南通城乡每一个角落,积极贡献力量,奉献爱心,把志愿服务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身边。以莫文隋、江海志愿者等典型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此次陈怀远的救人义举让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再传佳话。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会教育我的一对女儿,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尽量帮助他人,把爱更好地传出去。”孙海锋说。本报记者冯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