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们”可能比 “娘们”更败家

“爷们”可能比

“娘们”更败家

买买买不再只是女性的专长

这届中国男人可谓相当精致。

除了房子、车子、游戏、香烟,男人们还有太多只手需要剁。近日,淘宝新势力周发布的《18-35岁男士潮流消费报告》,力证了这一点。

原来,一幢7层的购物中心,可能有5层被女性的地盘覆盖,还有1层归属婴童。但如今看来,单身比例上升、可支配收入高、移动互联加码、社会生活丰富……都使得男性购物心理发生变化。总之,男人败起家来,就没女人什么事儿了。

谁说消费不能“男女平等”

看惯了“她经济”的人们,应该不难理解“他经济”。

据中国银联发布的《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去年有23%的男性每月在网上消费超过5千元,而女性这一比例只有15%。男性网络消费力,首次超越女性。

看脸的时代,颜仍是热土 有时,我们虽然觉得微博、抖音上的男美妆博主“有点娘”,但现实生活中,内心的审美天平仍不可避免地倾向于“会捯饬自己”的男性。而当男士们意识到,外在形象已经成为事业与社交的不可或缺,便渐渐开始通过购买护肤品、高端或潮流服装、彰显品位的配饰等,来展现自己的实力与魅力。

消费升级,中产力量崛起 在我国,单身男性的数量远高于单身女性。且有数据显示,2017年高端商务人群中,男性占比63.4%,女性占比36.6%。随着经济实力持续提升,“中产剩男”通常具备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于是,他们可以更从容自如地花钱,亦能享受更高端的体验和经历。

男人一剁手,他们就偷笑

以往极力讨好女性的精明商家们,现在却主动开“撩”男性消费者。

小而美的电商潜力无限大 一直被市场低估的男性消费者,其实从不欠缺买买买的实力。QuestMobile数据显示,除了在手机淘宝、京东等传统综合电商购物外,高消费男性对于网易严选、TOPLIFE、Yoho!Buy有货等精品电商的渗透率TGI高,也就是说当“败家爷们”对消费品质要求变高,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穿衣打扮不再由女友/妻子“包办”,一些推崇“生活方式”的电商开始备受宠爱。

购物中心的男人活了过来 女性逛街2小时以上才会觉得无聊,而男性陪逛街5分钟就会觉得无聊至极,所以一些商城会打造“老公寄存处”,解救不想却不得不逛街的男性们。现在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干脆推出电竞馆、3C体验店如奇客巴士、购物中心垂直风洞、飞行体验、跨界的汽车咖啡体验店……打破男人们陪逛街时无趣乏味的噩梦,更重要的是,还能顺势抱上“他经济”的大腿。

没有高消费,不等于活得粗糙

“消费升级”之于男性,不仅是爱化妆,爱护肤,事事矫情,处处讲究,更是他们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自己喜欢或能带来回报的事情上,这才是男性消费升级的地方。

不爱打扮,不等于没有审美、活得粗糙;不爱精致,也不等于没有品位、体面全无。消费这件事儿,本就与男生的性格、工作性质及他们的责任感、要操心的事情有关,谁又能规定将那些贵妇级化妆品、限量版衣鞋明码标价地“贴满”全身,就一定是高雅精致了?说不准还有人“啧啧”两声说你装。

男性消费领域,仍然有待“深耕”

“她经济”走红数年后,“他经济”也火了。从原来的被市场低估,到现在被各路商家纷纷热捧,男性消费这块蛋糕开始被摆到台面上一一分食。

有研究报告指出,女性在16岁后,消费领域固定在服饰、珠宝首饰、美妆美容三大领域。而男性则不同,16-25岁,男性消费支出主要在体育、游戏、服饰等;26-36岁,主要消费领域开始向3C电子产品、汽车、旅游、保健等倾斜;37-50岁,男性的消费主要为手表、奢侈品、汽车、旅游等。领域越是细化,越是能发现男性消费更具有“深耕性”,这些因素都将使得“他经济”成为一块沃土。

随着男性群体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他经济”火了。他们比以往更爱买,也比以往更加关注自己的所需,以至于商家主动开“撩”男性消费者,市场重新衡量他们的利益价值。相比女性买买买的劲头,败家爷们绝不示弱,他们也爱矫情,也谈讲究,但更多是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自己喜欢或能带来回报的事情上。吴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