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历险

滩涂历险

□韩铭

1986年秋冬,我与南通电视台新闻部同事袁捷去如东县栟茶镇采访,专题报道栟茶镇环卫所先进集体的事迹。午饭后,陪同的镇政府通讯员老徐主动说带我俩去海边转转。

南通虽说滨江临海,但与其他海滨城市礁石海岸、黄金沙滩不同,南黄海海边大多是一望无垠的泥沙滩涂,那时沿海岸没啥风景,也没啥人去玩。长江出海口泥沙长年沉积,黄海滩涂年年生长,退潮时浑浊的海水远在天际,裸露的滩涂绵延十几公里。滩涂上,一簇簇散落的蒿草在寒风中婆娑,三三两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平日里,渔民赶海往返都要步行一二十里,运气好时可以搭乘海子牛拉的平板车或者手扶拖拉机。

老徐好不容易借来了一辆平头小卡车,当时栟茶镇总共也没几辆汽车。去的时候正值退潮,汽车顺着滩涂上的车辙开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在靠近海水的一块干硬沙滩上停下。

天空清朗,海鸥盘旋,寒风凛冽,海水刺骨。大家沿着海水边的滩涂随意漫步、四处瞭望,远远地看到一些渔民站在齐膝深的海水里捕捞海鲜,露出的大半身人影似乎随着海水一起一伏。因为隔得太远,他们到底怎么捕捞海鲜看不清,至今也都没弄明白。

实在没啥可玩,过了二十几分钟我们就准备打道回府。坐上汽车,点火发动,挂挡起步,车不挪窝。下车一看,不好!前后车轮陷进沙滩了。车上三人赶忙跳下车拼命去推,驾驶员再行发动,挂挡、前进、倒车……结果一番折腾,四轮翻出泥浆,车子越陷越深,直至整个车身搁底,彻底趴窝歇菜。

原来,退潮时露出的黄海滩涂地表看似干硬,车辆满载行驶都没啥问题,但是一旦停下时间久了,受车子重量挤压,泥沙会慢慢游移,四周就渗出海水,车轮便逐渐下陷。

更糟糕的是此时开始迅猛涨潮了,我们能不能跑回大堤也未可知。就算人能活着逃离,汽车被淹肯定报废,巨额财产损失如何交代?我俩彻底懵了,似乎个人的死活也不过如此!

正在束手无策、几乎绝望之际,一大群人从海边聚拢过来,原来正是之前看到的那帮赶海人。大伙儿围着车子转了一圈,不由分说、一声吆喝、一起用力,硬是将几吨重的货车从泥潭中直接抬了出来。

这时,我才仔细打量他们的装束:头巾下露出双眼,上身穿深色棉祅,两边往中间一裹,腰间系一根草绳;方便浸泡海水作业,下身赤裸不穿衣裤;浑身乌黑沾满泥浆,风采类似现代彩绘。啊,这也许是赶海人秋冬的标准行头吧。

虎口脱险!我们正不知如何感激,就听有人大叫:“让我们搭车回去!”“好啊。”大伙儿你拉我拽、手脚麻利地爬上车厢,装上各自满满的收获。兴许是头一回乘汽车赶海,大家一路兴高采烈,欢声笑语洒满一路。

天边夕阳西下,近旁波光粼粼,满载海鲜的大车和辛勤劳作的渔民,展现了一幅渔歌唱晚、海上牧归的动人画面。

到岸后,赶海人跳下车厢、卸下渔货,反过来一再对我们表示感谢,弄得我俩不知所措。这帮从外表到心灵都透露着善良、纯朴的赶海人形象,至今清晰地铭刻在我脑海。看着眼前奔涌而至的滔滔海水,远望被海水淹没的滩涂,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和感激。

多年以后,南通大力发展沿海滩涂旅游,沿海边新建了大批旅游设施和景点,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此度假休闲,或乘坐牛车拖拉机,或观看渔民捕捞小海鲜,或亲身体验滩涂赶海,亲自踩文蛤、捡泥螺、挖竹蛏,享受滩涂旅游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乐趣。

夏天,我也曾带孩子去参加过这种取名为“海上迪斯科”的旅游项目:挽起裤管、赤脚趟水,走在细软的泥滩上,双脚欢快地踩踏,脚丫间冒出泥浆,脚底会踩到文蛤,弯下腰俯身捡拾,很快便收获满满。

之后每每到海边、滩涂采访拍摄,我都会想起那次惊险刺激、令人后怕的滩涂历险,这既是一次难得的人生际遇,也是一道远去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