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别总是挤牙膏式整改

百度别总是挤牙膏式整改

□何勇

“搜索上海美国领事馆,结果显示却都是广告。”6日,知名作家六六在微博上发帖吐槽百度搜索,并炸出了不少网友使用百度搜索的类似经历。对此,百度方面回应称,已下线了与“上海美国领事馆”相关的广告。记者搜索发现,成都、沈阳等6大美国在华使馆代签广告业务均已下线。

(9月7日《法制晚报》)

这再一次证明了名人维权的好处和优势。知名作家六六在微博上一吐槽,百度立马道歉、整改,而普通网友再怎么吐槽,一点用没有。

实际上这十多年来,百度搜索以及背后的百度广告的糟点实在是太多,已经让人无力吐槽。轻则,降低了用户的搜索体验,重则,给用户造成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只要我们没有患上遗忘症,就应当还记得:十年前,百度的竞价排名推荐一堆假网站,遭到曝光,引起社会争议。2016年,由于百度推荐的虚假医疗广告,制造了魏则西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愤怒。更可怕的是,百度搜索结果优先推荐的普遍是莆田系医院,导致很多网友上当受骗,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今年上半年,很多网友发现搜索银行官方网站,指向的却是网贷。因为百度为了赚取广告费,设计的搜索结果就是先出广告后出官网,先出广告后出用户需要的内容。

每一次发生这类有损用户体验和损害用户合法权益事件之后,百度的做法只有屡试不爽的两招:诚恳道歉和认真整改。但是,百度每一次整改广告,却又总是选择挤牙膏式整改模式。究其根本,监管对于百度卖广告模式过于放纵,缺乏有效的约束,从来没有让百度产生过伤筋动骨的感觉。即便是发生了魏则西事件,百度也是全身而退,丝毫没有受伤。这样的监管和处理模式,当然对百度起不到任何的震慑效果和倒逼作用,百度自然而然会我行我素,坚定不移地走卖广告道路,最多不赚可能要人命的不良医疗广告的钱。

因此,要让百度告别挤牙膏式整改,让百度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提供搜索结果,让用户有良好的搜索体验效果,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对有损用户权益的广告说“不”。最根本的是,监管必须发威,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平台发布广告的法律法规,约束互联网平台尤其是搜索引擎发布广告的行为。同时,对于屡教不改的互联网企业,不能总是对其约谈,要求其整改,而应当给予巨额罚款,将其罚到“倾家荡产”,必要时应直接取缔其发布广告的权利,甚至可以考虑处理“内涵段子”一样予以永久关闭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