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淘汰“水课”要靠良法善治
□李云勇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据新华网)
淘汰“水课”,取消“清考”,意味着我国大学朝着实行严出培养模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大学要淘汰“水课”,就要靠良法善治护航。
大学淘汰“水课”,要有好机制。怎么判定“水课”,最终决定权在校方,得立好规矩,征求意见后,还得公开辩论,经过多方博弈,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出淘汰机制。
大学淘汰“水课”,要有保护条款。一些大学允许老师开办一些创新课程,如如何谈恋爱之类,由于通过容易,学习者众,能说这些就不是“水课”吗?另一方面,一些名校多次出现一人毕业的专业,例如某职院大学生蜂拥报考会计专业,焊接专业成了冷门,全国出名的导师也招不来焊接生源。社会奇缺焊工,当然要保护好焊接等课。
大学淘汰“水课”,“量化”要慎重。推行“淘汰”,避免不了量化考核,比如给老师授课打分等,学生想轻松通过,要求严格的老师或许得分低,要求宽松的老师或许得分高,如此“量化”能有多少可信?
大学淘汰“水课”,要有替补策。依据专业课程设置,学生是要修满规定学分的,淘汰了“水课”,有相应的课程替补上来吗?
总而言之,大学淘汰“水课”要靠“良法善治”护航,这样才能让大学、老师、学生、专业、社会等实现一举多赢,齐心协力来推进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