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藻救急
汽车开到文津街,从面对北京图书馆的北边小门进入中南海,门口有警卫但无标牌。门内出来一军官,向司机问明单位名称和车号后立即放行。车行不远即停在一平房前,估计是中南海的国务院办公区一处会议室,四周并无宫殿式古建筑,也无高楼。进入会议室后,只见室内有一长会议桌,两侧陆续坐满30多人,大都是有关部委和单位领导。我们坐定后,从后侧门走进一位领导,是习仲勋副总理,他坐在会议桌一端主持会议,先用铅笔在名单上对应到人员逐一点名,然后宣布开会。
他说:“今天召开这次紧急会议是根据总理指示,要进一步摸清当前灾情和需要中央采取的应急措施。同志们,自前年秋冬以来,全国自然灾害造成的饥荒日益严重,影响到广大群众生活和健康,对部分地区基层群众来说,如何度荒已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各部门要群策群力,为度荒抗灾作贡献,要发动群众多想办法,采取各种措施挽救重灾区人民生命。同志们,如今已到救荒救灾的危急时刻了。”此时,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气氛严肃,人人眉头紧锁,相信各部委领导心中压力更大。
随后,粮食部和商业部长汇报当前粮食库存和可供调运及配发情况。粮食部汇报说,各大城市库存粮食供不应求,北京、上海大城市库存也只够供应一周左右,而且粮源不定,各省都有困难,如何调运以确保大城市供粮,需要中央统筹安排。商业部汇报说,各大城市粮油副食定量供应日益困难,中央指示要确保京沪两市供应,定量不能再减,如何确保需中央统筹安排。
紧接着,公安部汇报说,目前全国各地社会治安情况基本稳定,灾区未出现饥民群体流亡现象,也未出现群体抢粮事件,只有一些小偷小摸。但是,农村中饥荒饿死、病死人员不断增加,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随后,民政部汇报全国各地灾荒情况,一些重灾区群众无力自救,相邻省区也无力支援。目前除重灾区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外,突出问题是各地因饥荒发生的浮肿病人相当普遍,其中青壮年也不少。此时,习仲勋同志紧缩眉头,急问灾区有无可能发生流行病疫情,浮肿病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抢救?卫生部回答:浮肿病主要是饥荒缺粮造成,并非传染病,不会发生疫情扩散,随即示意中国医科院代表解释医学病因。医科院代表汇报说:浮肿病的根本原因是长期饥饿,人体严重缺乏蛋白质,致使肝功能受损而使体细胞间隙充水,轻则下肢皮肤凹陷浮肿,重则肝腹水、肝硬化至死亡。防治此病主要措施是增加蛋白质营养。青壮年由于基础代谢快,消耗能量比老弱人多,一旦长期饥饿,得浮肿病比例高,死亡也快。
说到这里,会议室内气氛更为凝重,与会者都为灾区死亡人数之多震惊,对大量浮肿病人紧缺蛋白质问题又束手无策。习副总理沉思后连声说:“蛋白质,怎么才能增加蛋白质来源,农业部有什么办法?”蔡子伟汇报了全国农业生产现状,提到来年收成估计时,习副总理一挥手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你们有什么应急办法能为群众增加一些蛋白质食物?救灾如救火,有什么让群众生产自救的救急办法?”程照轩副部长随即回应:“请让农科院科研人员报告利用微生物快速生产蛋白质食物的办法。”
在各级领导的期待目光中,我鼓起勇气起立发言:“各位领导,目前灾荒严重,全国各地急需蛋白质食物资源,已等不及来年农业生产了。当前只有利用生长快的微小生物,例如单细胞藻类和菌类才能快速生产出蛋白质资源。有一种单细胞的小球藻,蛋白质含量比猪肉和大豆还高,繁殖快,在阳光下一个藻细胞一昼夜能增殖几十倍,每5-6天可收获一次。培养方法简便,在农村可用水盆、水缸或水泥池,加水和少量藻种及氮肥,在阳光下培养,几天后水体变浓绿,就可收获,不仅可用作家畜的精饲料,还有很高食用价值。我们正在研究小球藻工厂化生产方法,但目前仍应土洋结合、以土为主,发动群众家家户户就地培养,作为群众生产自救度荒的一种代食品,补充蛋白质来源。”
习副总理听了后,很高兴地说:“农科院的代食品研究工作很好,是国家当前急需的救荒措施。你们先写些科普材料,教群众如何培养小球藻和代食品,工厂化也可试点,回去写个报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