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您戏太多已被移出群聊

对不起,您戏太多已被移出群聊

深夜嗨聊型:在一些人眼里,家长群就像是个24小时在线的客服咨询平台。“老师在吗?开学要带书吗?”“用什么笔写日记呢?”“本子准备多大的啊?”越是琐碎,越是有人在群里问个不停。比起上班人士备受工作群“夺命连环@”的迫害,家长群里“买家式”问法更让人觉得糟心,手机“滴滴”地响着,即使有些答案在之前通知中已提过,仍会有人蝉精附体,“嗨”个没完。

过度关注型:“老师,我家孩子午饭胃口怎么样?”“我家孩子今天上语文课注意力集中吗?”这类人恨不得通过家长群里老师们的三言两语就将孩子的一举一动,打听得事无巨细。这种由爱意生成的关心固然好,但凡事就怕用力过猛,家长们越是心切越是无端给老师造成烦恼,而对其他担任旁观者的家长来说,一边默默为老师捏把汗,一边只想幽幽说句“好不好私聊伐”。

一家三代型:一般班级学生40名左右,如果父母双方都在群里,加上老师,群成员近100个人。这还算好的,若孩子有个能玩转电子产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颇为尽责地想在孙子/女父母工作忙的时候保持消息灵通,随时与其他家长“唠”上几句……那么,你可能一觉醒来,只能看到“王小明的××”“王小明他××”……发了N个收到,却不知学校到底通知了什么。

群内开战型:在家长群的宫斗争宠大戏里可不止列队刷感谢词、写小作文,还常有“悬疑片段”——“你家儿子拿了我家女儿的铅笔”“不可能是我家宝贝先动的手”“谁借了我孩子的水壶”……家长群,就像一个在线“拷问小剧场”,有人抹泪诉苦,有人硬气反驳,各位老师除了日常带娃,还得在家长群里安抚戏精型家长的情绪。

佛系修炼型:不看可惜,看了懵圈。深知家长群就是个承载负能量信息球的佛系家长,早就懂得如何与之打交道——既然改变不了环境,既然注定会被误伤,那就在每次点开群之前,做好“内有炸弹”的心理准备。点开、刷完、提气、关掉,一气呵成!最后,优雅地把群里释出的焦虑关进笼子里。这叫啥?这就叫成年人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