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薄荷

通海薄荷

□陈仲丹

我国从前发现有野薄荷,并不重视。于1922年旅日侨民回国,将薄荷种根带回,引种在江西、太仓两地栽培。至1932年,海门人张谓宾由太仓引种在海门西一区三星乡试种,

三星乡试种,因土壤气候相宜,收获利益比种棉花、杂粮为佼,群众见薄荷利益大,竞相播种,逐渐推广范围,南至长江,北至运河,东至海门东一区,西至南通县小海镇三圩方圆七八十里。后引种东台、盐城、阜宁各盐垦公司。

起初试种青根薄荷,出油率不高。后选红根和白根二种试种,结果以白根薄荷产量最高,从此以播种白根薄荷为主。每年霜降后,土地耕松,将薄荷根条播。翌年春天出苗,细心培育,除草施肥。到大暑前割头刀,霜降前割二刀,土壤以轮植为宜。先种青根薄荷,每亩吊油四五斤。白根薄荷每亩可吊油十余斤,大暑前将薄荷草割下,放在大铁锅内。每锅装五六百斤薄荷草,烧六七小时看油出尽为止,每锅吊五六斤。群众将收获原油售给贩买商,运至上海,销于各薄荷公司。1929年试种约收二十余担,逐年提高。至1942年四千余担,1943年海上交通梗阻,货无去路,减产。胜利后有增,外销价亦逐渐提高产地恢复较速。从1946年至1952年逐年增至八千余担。1953年以后,据说政府计划播种,饼肥不足产量逐渐下降,实际情况须得调查方明白。薄荷公司买进原油提炼成薄荷脑,每箱装六十磅,外销与英、美、德、法诸国十成之七八,内销二三成而已。

用途:制糖厂、制药厂、化妆品厂做原料为大宗。

肥料以豆饼为佳,粪肥次之,其他肥料不及饼肥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