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家界到古凤凰(上)
□孙同林
在天子山看日出
8月13日,我来到张家界。据称,游张家界有四大绝景必赏:观日、听雪、品云、读水。夏天听雪那是妄谈,但看日并不奢侈。孩子们一律是不愿意起早的,那就只有我一个人报名看日出了。
看日出需要选海拔高的地方,这样才得视野开阔,可以欣赏到整个日出的美景。天子山海拔1262米,有着“秀色天下绝,山高人未识”之名,自然成了观日出的最佳景地。
14日清晨,一辆面包车载着我们一行开往天子山。
面包车在山路上盘旋,车身一路是倾斜着的,一直向上,向上,半个钟头光景,我们来到了观日点。所谓观日点,其实就是在山道上围起了一条绳子。先我们而来的游客已经捷足先登,他们选好自认为最好的位置,不少人架起摄像机,准备捕捉从地平线上出现的太阳,以留下最珍贵的瞬间。
这时,眼前还是混沌一片,天空灰蒙蒙的,晨雾给山岚披上了一条神秘的面纱,云烟在山间缭绕、缠绵……也许,这位“天子”还在云床雾被里梦游呢。游客们无所事事的时候,导游给我们指点,你们看,那林立的石峰中间,是不是站立着一位仙女?就那,就那,大家顺着他的手指,果然看到有一巨峰,有点像一个人形,他说那是天子山上的一大标志性景点,叫“天女散花”,你们看,仙女正低头俯视,深情地把一朵朵鲜花撒向人间呢。
不少游客带着南腔北调的语音附和,看到了,有点像。像什么呀,不就是个高高兀立着的石头嘛。事实上,景区的不少景观,都是似是而非,不必太较真的。
这时,东天开始吐出橙黄的颜色来,游客们慌忙奔回自己的位置,纷纷拿出相机或手机,时刻准备着。然而,这天似乎故意拿捏,这太阳也像一个傲慢的天子,故弄玄虚,欲出还休。天空上仿佛有一只巨手在东天涂抹,把那片橙黄的色彩向上方慢慢地抹,慢慢地抹,生怕有一丝颜料洇出……忽然,云层的上面出现了一朵黑云,开始只有巴掌大一块,渐渐变大,并有向太阳升起的地方靠近的迹象,人们不由担心起来,担心它会遮住了初出的太阳,让这一早的等待化为泡影。
等待是最感觉时间的。人们又将目光收回来,把谈论的目标转向眼前的山峦。我们脚下是一道深不见底的沟壑,深谷对面是比我们所站位置略低一些的起起伏伏的山峦,山头上是葱茏的林木,林木上空弥漫着雾霭,让清晨的天子山显得格外的静寂。
突然,有人发一声惊叫,啊,太阳出来了!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东方。果然,在东天山峦与天空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亮点,亮点上方有一丝柔和的光……咦,那片黑云似乎理解游客的心理,已经不知了去向。
现在人们观景的最大能耐就是拍照,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手机在拍,相机在拍,摄像机在拍,人们总想把最好的景色记录下来,留待日后慢慢品赏,殊不知,待事过之后,一切新鲜感兴奋点就不复存在了,以至过了一段时间,那段视频就被残酷地删去。我则不然,看到好的风景,并不急着拍照,看,尽情地看,大快朵颐,大饱眼福。即使过后未及拍摄,也不后悔,自己已经尽兴了呀!旅游来干吗,不就是欣赏嘛!就像吃东西,图个新鲜!
太阳完全升起来了,游客们谈兴未尽,有游客兴奋地说,天子山日出真美,日出全过程全被他录入相机里了。
朝霞中的天子山脉清秀艳丽,有如出浴的仙女一般,晨雾还在,但不再有先前那么浓郁厚重,而是云纱般的轻盈。
不防,有人在高声叫喊,原车返回,原车返回。人们只得一步一回头地登上回程车。车上,大家无语,一个个可能还沉浸在对日出的惊喜惊讶和惊叹之中。行了一段路程,车子又停了下来,正当解的时候,车主说一声:大家快去看“空中田园”,半小时后原地上车,过时不候。这个车主,惜字如金,多一个字也不肯说。
天子山风光属于“原始风光自然美”,景观、景点完全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空中田园”更是匠心独运,四周巨峰林立,在巨峰环抱之中,有一座平顶的山,山顶上有一块不规则形状的田园,有人说有好几公顷,远看却只有巴掌大一块,曾有人为其吟诗赞曰:“青峰鸣翠色,高山响流泉,身在田园里,如上彩云间”,“空中田园”果然奇美壮丽。
有人说,在天子山观日出还不如看这个“空中田园”呢。是的,我多想在这儿坐一会儿,可惜,一来一去,半个小时已近,遂不敢久留。天子山观日,来去匆匆,待我从天子山回到住处的时候,孩子们还没有起床。我这一早的惊、奇、喜、叹,他们也没有感受到。
静美金鞭溪
在人们的印象中,去张家界就是要爬山,要登上高峰,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神奇,其实,到张家界,也有必要到山谷间走一走,在大山深处仰望,看高耸入云、陡峭如削的巨石奇观,其感受自是特别。
金鞭溪无疑就是在山谷间揽胜的胜境。
金鞭溪地处张家界森林公园内,系武陵源风景区的一条大峡谷,全长5700米。园林门楣上是沈从文题写的“张家界”三个大字,向里是众多名人游览时留下的“墨宝”。金鞭溪的得名源自金鞭岩。关于金鞭岩,传说为秦始皇当年赶山填海时遗留在山涧的一条金鞭。
我们站在溪边,凝神地观看,但见溪流中水草鲜绿,卵石纵横,水流冲击着布满青苔的石块,溅起朵朵水花。水深处,一汪碧蓝,清亮可鉴,峰树倒映,人影相照。溪边的野花争妍斗奇,各领风骚,把金鞭溪点染得分外妖娆。
溪边,一条窄窄的石板路,从幽深的峡谷里,从翠绿的竹篁中,从蓬蔽的密林下,从馥郁的花草旁,伴着溪流,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沿着湿而亮的石板路开始了揽胜之路。这时的金鞭溪在浓荫的遮护下,蜿蜒盘桓,袅袅娜娜,平缓处静若处子,跌宕处铮琮有声,宽阔处一汪碧潭,盈盈然满目幽静,宛如少女诱人的媚眼,倒映出两岸的奇峰绿树,薄雾在奇峰之间游荡。让人顿生一种漂浮的感觉,整个身心都融入到山水和谐的美景之中了。
水随山转,路随水转,人随路转,一路走来,看那些峰岩,有的仗剑若天神;有的执鞭如武士;有的在云海中游戏,时隐时现;有的在烟雨中变幻,若有若无,或一排排似刀似剑,或一根根如棍如鞭。越往前走,山势越陡峭越神奇。“跳鱼潭”“师徒取经”“劈山救母”“双龟探溪”“秀才藏书”,还有电视剧《西游记》拍摄地“花果山”和“水帘洞”……它们的名字都是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想象而来,不过,观来的确是惟妙惟肖。看到此,一种对山川和历史沉淀的原始恋情便油然而生,眼前粗犷与妩媚,刚烈与温柔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金鞭溪中得到巧妙的结合,形成了金鞭溪刚柔相济的独特景观,也引起了游人们一次次惊羡的赞叹,有游人乘兴猛然对着山谷高吼:“嗨——金鞭溪,我来了——”,喊声在幽深的山谷里久久回荡。
穿行于绝壁奇峰之间,一会儿走在清流之上的桥上,一会儿仰望头顶遮天蔽日的山峰,那种感觉果然有如游在画中,难怪人们赋予金鞭溪“山水画廊”“人间仙境”的美誉,有赞美金鞭溪诗:“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画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画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
行走之间,道旁忽有路牌提示:林中时有野猴出没,请小心莫逗。正在喊累走不动的小孙女忽然来了精神,她提神努力向前,想尽快见到野猴。因为迟迟看不到野猴,孙女儿又喊起累来,奶奶便又以马上就能看到野猴鼓励她,一路上,奶奶就用这“望梅止渴”的办法蛊惑着小孙女。
金鞭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一路流去,我们也随之向东一路而行,溪边还修了元宝路,修了梅花桩,小孙女一会儿踩元宝,一会儿跑梅花,煞是玩得开心。
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照,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间,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没走到金鞭溪的尽头。走得累了,我们坐在路边的石凳上休息,补水充食,正在这时,忽然窜出一只小猴来。也许它早已习惯了游人的围观,并不在乎身边的游人,并且调皮地将手伸向游人要吃的,煞是可爱。而且,它还会有选择地接受食物,你给饼干之类它并不一定喜欢,当看到香蕉,便一下子夺了过去,熟练地剥开,吞食起来。小孙女自是高兴得手舞足蹈,一身疲惫烟消云散,伴着猴子一起跳起“舞”来。
由于我们行速太慢,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终于走出金鞭溪。难怪,5700米,而且爬上溜下,别说是小孩,我们也早累得够呛。
出得溪来,回头望去,金鞭溪恍若一布衣素服的山姑,裙袂飘飘,溪水一如既往地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上顽皮地跳跃着,用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娓娓地讲述她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