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飞速发展 华人无比自豪
东大街居民徐织印尼归来话感触
晚报讯 11日,崇川区“聊聊我家这40年”演讲比赛在钟秀街道中心村举行。代表城东街道参赛的东大街社区侨眷徐织以《一个归侨家庭的四十年》为题讲述她的一家近40年的变化,生动的叙述博得在场听众的一致喝彩。半个月前,徐织和其兄徐筑作为家庭代表南下印尼雅加达,参加中华中学79周年校庆。“在国外,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徐织的父母青年时期曾在中华中学任教。“这所学校印有深深的南通痕迹,当时的4名创办人中,首任校长李春鸣和教师李善基是南通人。”徐织介绍说,中华中学是一贯制学校,包括幼稚园、小学和中学,创办初期,她父亲担任高中部主任,母亲教小学国语。“这所学校培养出不少人才,上世纪50年代被中国一名外交官誉为‘东南亚华文教育的一颗明珠’。这次,我和哥哥代表已故的父母出席中华中学校庆活动,激动与自豪并存。”
在雅加达期间,徐织参观了华中校友创办的必利达三语学校、华中圣光三语学校,与印华作协代表就华文创作这一话题进行了座谈。“在印尼时间仅一周,但印尼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让我感动不已。”徐织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中华中学于上世纪60年代停办。上世纪80年初,在一些有识人士的努力下创办了华中圣光三语学校,旨在让印尼华裔不忘祖籍语言。参加这次活动的华中校友来自于全球各地,每个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国语。活动中,有人表演国粹变脸,几名白发苍苍的老者用华语表演小合唱《我的中国心》,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满中华元素的氛围中,我和哥哥倍感亲切。”
在印期间,徐织深深感受到印尼华裔的拳拳中国心。“在父母一位学生的家里拜访时,发现他家能收看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他告诉我们,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在印尼是付费频道。看到父母学生如此关注中国,我和哥哥感动得热泪盈眶……”
“前后的几天活动,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上升让印尼华裔很长脸。不少华裔说,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对他们是一个鼓舞,期望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大!”徐织说。
本报通讯员朱子培 本报记者王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