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2354人参加 第一阶段“机考”

首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昨日开考

南通2354人参加

第一阶段“机考”

晚报讯 昨天上午8时30分,国家司法考试改革后的第一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正式开考,我市共有2354人报名参加第一阶段的客观题“机考”。

今年是司法考试改革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实施的第一年。以往,国家司法考试实行一年一考,2天共4场考试,4卷合并计算成绩,实行一次性通过。新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实行2+1考试模式,即客观题两张试卷,主观题一张试卷,实行一次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

昨天进行的是第一阶段客观题考试,共安排上午和下午两场考试。与原国家司法考试不同的是,今年考试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客观题全部实行计算机化考试。为保证考试顺利进行,市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与供电、通讯、环保、交通等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做好考务保障。今年全市共设置南通大学主校区、南通大学钟秀校区和南通职业大学3个考点,共40个考场。考点提前做足应急预案,设有应急电源车,并安排了足量备用计算机和备用考场。

昨天上午8时,记者来到南通职业大学考点时,考生正有序“刷脸”进场。“这里是安排考生最多的考点。”市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副主任吴燕告诉记者,南通职大考点共安排报名考生954人,设置17个考场。记者在现场看到,考生进入考场前须现场采集人像信息,并提交身份证件,经系统自动比对通过方可入场。为防止考试期间的偷窥行为,每台考试计算机在显示屏的答题区域贴有防窥膜,只有正视显示屏方可阅读内容,任何人在两侧旁观只能看到漆黑画面。考点同时还安排了无线电流动监测车,严查利用无线电作弊行为。

据悉,客观题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计算机评卷。9月27日,司法部将公布客观题考试成绩及合格分数线。通过客观题考试的应试人员可参加10月20日举行的第二阶段主观题考试。客观题考试合格成绩在本年度和下一个考试年度内有效。 记者张亮

从“司考”到“法考”

2001年~2017年,被誉为“天下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走过了16年。16年间,全国619万余人次报名,513万余人参加考试,有98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2018年,是首次组织实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开局之年,被业界誉为“法考元年”,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从“司考”变为“法考”,为的是从源头抓起,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这是历史之必然,也是时代之需求。“法考”的变化之一就是应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范围,由原来的4类职业扩展到9类职业,除了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申请律师执业和担任公证员,将初次担任法律类仲裁员以及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纳入到应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范围。而实行2+1考试模式,一是力争使考试测量方式更加科学,更加符合选拔人才的规律;二是引导法学教育在做好知识教学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三是实现对考生有重点的考查,增加案例题比重和考试时间,力争使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有运用能力、有责任有情怀的法治人才选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