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经与《黄济叔印集》

黄经与《黄济叔印集》

□王树堂

“朱痕积萃”,黄经印谱享大誉

2012年8月,印学界和收藏界一项盛事轰动西子湖。西泠印社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了“朱痕积萃——中华珍藏印谱联展”。呈现自16世纪中叶以来的八十部历代珍稀印谱。顶级的印谱专题展,震撼杭城,业界之赞是过去从未有此炽热。

这批珍品流传有序,以早朝明刻印谱为重点。《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是世称“三堂印谱”的恢弘巨制。因为举明代印谱为重,展品中有南通地区古谱二部。惊奇的是,展场显著位置首展如皋印派早期名家黄经的印谱——《黄济叔印集》。展品是从两大收藏机构所存上万册印谱中精心挑选出的。能在八十部中占一席,并且被媒体重点宣传,《黄济叔印集》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突显。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朱痕积萃——西泠印社藏品集》收录西泠印社参展的五十部印谱。第三十六号为《黄济叔印集》。西泠印社刊物《西泠印社第35辑》——“朱痕积萃——中华珍藏印谱联展”暨印谱研究专辑同期发行,杂志选登八大印谱的书影和信息,《黄济叔印集》赫然在列,尊享殊荣。

如派大家,身后朱迹难寻踪

治地方印学,研究如皋印派,黄经可为首选。展览中的《黄济叔印集》,为我们解开了艺术史的谜团,值得推介。

黄经(1619-1669),字济叔、维之,号山松,如皋人。清代着名书画篆刻家,在南京和江苏各地拜师访友和艺文活动。黄经之父黄君求是地方士绅,家业殷实。生有六子,也通诗文。长子黄辅和五子黄经较有成就。如皋派领袖邵潜,晚年隐居如皋,得到黄君求后人黄辅、黄经接济。黄经得到邵山人指导,篆艺大进。邵潜活动于通如两地,创立如皋印派,成员如皋籍居多,黄经是邵的重要弟子,邵潜培养出如皋派早期三大家,黄经为三家之一。

黄经壮年游历各地,访名迹、交艺友,去世时年仅五十岁。离世不久,黄经金石书画真迹渐渐稀散。黄无子嗣,继子无力传承黄经印艺,所以,一二百年后,地方上黄经印迹几无可觅,南通和如皋的公藏单位也无黄经印存。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通博物苑一作者在文中说:“黄济叔的印章,由于陋于闻见,至今尚未得过目。”这位专业研究者,又在收藏单位任职,发出感叹,足见黄经真迹湮没,留存极少。

黄经曾因事入狱,狱中得识南京收藏家和印学家周亮工,故而交往密切。周亮工在《印人传》和《赖古堂集》中高度赞扬黄经的艺术活动。黄经在游历中过早病故,许多研究者渴望见到《黄济叔印集》,但久未能面世。

济叔铁笔,亮工慧眼赞东皋

展品《黄济叔印集》保存了较多序和跋,包括题识,都是墨笔真迹,其中有沈裕本一篇,谈了与黄楚桥交往和获得楚公遗藏黄经拓片的经过。吴寿民文、沈志善文也是评论收藏经过。书后有吴隐、高野候、丁辅之的题字。其中吴石潜、丁辅之是西泠印社重要发起人。

本文结合专家评论简介此谱特色:

(1)流传有绪。如皋派后期,黄楚桥身体力行地传播如皋派印艺,编写大型如皋印人传记《东皋印人传》。书中黄经排在首位。黄楚桥大量收集黄经的印章拓片,并且秘不示人。沈裕本与楚桥交往二十多载,黄从没拿出来交流。黄楚桥去世后,珍藏的大量书画珍玩很快散出。相巧的是,楚桥原来的李姓仆人找到沈裕本,出示了楚桥生前细心包藏的一卷纸,内里有大量黄经手刻印拓,要求换钱,沈公大喜过望,买下这卷遗物,精裱成册,亲笔在册上题写得之过程。时为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书中题跋四页,剪贴印拓十五页,每页贴拓片8-12方不等。共收印153方。

“物常聚于所好”。余以为沈是幸运的,藏物流散中,想念之物送上门来,奇缘。黄经是幸运的,生前著作出版无几,只有《东皋印存》中有十多印,东皋印存也几尽绝迹。有沈藏本传世,黄经印章真面目重现人间,成就了包括沈裕本在内的粉丝对黄经的追念。

(2)权威评赞。著名收藏家和印学家周亮工,眼界极高,唯独对黄经的印章艺术赞誉不绝,在著作中屡有评述。周亮工《印人传》将黄经列在卷首,称赞黄经说:“济叔能继美增华救此道之盛,亦能以变本增华为此道之衰。一灯继秦汉而又不规矩于近日顾氏木板之秦汉。变而愈正,动而不拘,当今此事不得不推吾济叔矣。”晚清篆刻家魏锡曾的评论对黄予以肯定。他认为黄经治印虽略有纡徐演漾之病,但非常精巧和脱俗。黄经在东皋确实超群。

(3)印集欣赏。这本印谱,劫后余生,内中不乏精品。茹芳园、逸心堂等馆阁印,源于汉篆,用刀准确,线条细致。所刻闲章无论朱白,结构疏密有致,章法强调风韵,在同时代人中,出类拔萃。如皋印派总体习气较深,但济叔作品善于扬长避短,学识印品上乘。这册沈裕本剪贴本,后来辗转为上海传朴堂葛祖芬所藏,葛氏家族将所存一批珍贵印谱捐赠西泠印社。其中包括《黄济叔印集》。成为今天广大印友近距离一亲芳泽之艺缘。

因此,我辈为如皋印派骄傲,我辈为乡贤黄济叔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