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早逝,母亲精神残疾,小宇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
老人用行动教导孩子坚强乐观
老人唯一心愿是将外孙培养长大
12岁的小宇家住五山新苑,是五山小学6年级学生。小宇父亲英年早逝,母亲身体也不好,平时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小宇更懂事、更坚强,外公外婆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外公朱爷爷说:“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小宇培养长大,我生活的动力就是小宇。只要他安好,我再苦再难都值得。”
“小宇的妈妈从小身体就不好,我只指望她找个老实本分的小伙子,两人安稳过日子,不求大富大贵,但求一家人平安健康。到了女儿适婚的年纪,经过邻居牵线搭桥,小宇的爸爸出现在我们生活里。”朱爷爷说,“初见小宇的爸爸,第一印象就是话不多,但人实在,在汽车配件厂里打工,工资虽不高,却足够小两口过日子。后来我们才知道,小宇的爸爸高中时因为压力大等原因未能完成学业,婚后有一段时间更是整晚睡不着觉。小宇刚满周岁,36岁的他竟然选择了自杀,走了一条我们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路。我差点因此精神崩溃,庆幸的是,为了女儿和外孙,我挺过来了,并且一直在努力工作、生活。”
在外公的眼里,小宇不爱说话,但心里门儿清。或许是父亲早逝带来的影响,小小的他就已经知道自己是个男子汉,要照顾妈妈、关心妈妈。“那么小的娃娃,每次学校里发了好吃的点心、馒头,他总要偷偷藏起来带回家给妈妈吃。我跟他说:‘你正在长身体,要先自己吃饱吃好,我们才放心,以后不要再这样了’,他依然故我,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妈妈。”
用行动教导外孙面临困境要坚强
朱爷爷已年过7旬,为了女儿、外孙以后的生活有保障,他依然在外打工挣钱。他说,自己能多挣一点钱,母子俩以后的生活便能多一份保障,他才更能安心。可是,毕竟年纪大了,一天的活计做下来,会觉得很累,老伴竭尽所能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让朱爷爷到家能多休息片刻。
“我们夫妻每月的退休工资,再加我打工赚的钱,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其余都给小宇母子俩存着。”朱爷爷叹了口气,“我知道,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成长,所以尽管生活艰难,我一直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小宇,我不能给他最好的物质生活,但我想教会他面临困境不要怕,只有坚强乐观,才能取得胜利;也只有坚强乐观,未来的生活才会美好。”
狼山街道闸桥社区的工作人员们都说,小宇虽然才12岁,但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很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真不假,别的孩子还在撒娇要买这个、要买那个,小宇早就学会了帮家里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习上也从不需要家人操心。没钱报名上补习班,小宇就自己学,有不懂的问老师,当天的问题从不留到第二天。”闸桥社区党委副书记陈美芳说,“我们都知道朱爷爷家有这么个宝贝外孙,想尽量多帮他们减轻些负担,但能做的也比较有限。”
老人的心病是家里无人辅导英语
小宇的妈妈有精神疾病,并患有肺穿孔、小三阳等多种疾病,每天也要定时吃药,平时就靠低保和父母接济度日,在小宇的眼里,她却是“世上最好的妈妈”。朱爷爷说:“有一年春节,好心人给我们捐了2000元钱,小宇谁都不给,就想把钱交给妈妈保管,说要把钱攒起来上大学。这么多年,小宇的衣服、鞋子都是好心人送的,我们拿回来洗洗干净,小宇从不嫌弃,还说要谢谢这些好心的叔叔阿姨。”
小宇从没跟外公说过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行业,却说过不想像外公这样打临工度日。孩子的心理变化也逃不过外公的眼睛,“最近他总是很焦虑,老师也多次找我谈话,十分关心小宇的学习、生活。”
原来,小宇的英语成绩不知何故下滑得厉害,但家里没一个人能辅导小宇,“要是能有个学习机之类的就好了,至少我们不懂的,小宇可以在学习机上学。我希望他能多学本领,学好英语,以后的人生道路能宽敞一些,长大后再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也不枉我多年辛苦操劳。”
本报记者徐爱银